基础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2、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种族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 备注 动物种系演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 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另一个分支叫民族心理学 个类个体人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通常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 3、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①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③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 年龄阶段的根源: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问题,是发展的动因及本质问题; 第二,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是发展的过程问题; 第三,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 第四,“关键期”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的问题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功能 特殊性
7、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①横向研究设计: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
②纵向研究设计: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 ③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8、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①跨文化比较研究; ②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③研究方法的整合; ④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9、心理发展的动因: 名称 遗传心理学 观点 一、受遗传因素决定的;二、过程只是这些先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环境因素决定论 一、由环境因素决定;二、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三、否认遗传因素的作用 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1
华生“行为主义” 片面性、绝对性 单因素论 代表人物 高尔顿“宣称自遗传” 评价 片面性、绝对性 异同 单因素论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发展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 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三、环境(包括教育)人的能力得基础心理学&&&&&&第三章
方法任意地将他们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富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论 一、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二、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发展的同等成分,各自孤立存在;三、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 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0、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①维果茨基创立,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②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的发展标志作出论述,归纳为:一、随意化;二、概括-抽象化;三、整体化;四、个性化。
③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一、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二、以语言为中介使用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④维果茨基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
一、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三、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指任何学习都存在最佳期限。 ⑤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一、以个体的发展成熟为前提;
二、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
行有关教学的效果最佳。
11、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观点:一、主客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主客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三、主客体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②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 一、图式:即认知结构。“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二、同化:主体将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三、顺应: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
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2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用的结果; 皮亚杰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维果茨基 最大贡献:心理机能分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一、观察学习;二、替代性强化 班都拉“新行为主义” “二因素决定论” 有了明显进步,没有揭示本质关系 广泛的认同 积极主动 共同作用 高级和低级 决定 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 基础心理学&&&&&&第三章
四、平衡: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③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非常重要观点}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④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 平衡化(内在动力是影响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⑤平衡化的作用:一、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三个因素必须加以协调,协调作用正是平衡化的功能; 二、每阶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的自我调节活动过
程,这种自我调节正是平衡化的实质所在。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12、心理发展过程: 过程 连续论 阶段论 连续和阶段性的统一 评价 片面 片面 一、不均衡性与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二、量变、质变关系与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年龄阶段
13、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的 阶段名称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起止时间 0-2岁左右 2-6、7岁 阶段特点 感知运动图式, 建立符号功能 重大标志 借助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 思维有质的飞跃,思维特点: ①泛灵论:无法区别有和无生命的事物; ②自我中心主义: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皮亚杰“三山试验” ③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④思维的不可逆性;⑤缺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 6、7岁-11、12岁 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 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艾里克森要-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物) 心理发展阶段论述: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 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名称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发展任务 0-2岁,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2-4岁,自主感,羞耻感 4-7岁,主动感,内疚感 7-12岁,勤奋感,自卑感 12-18岁,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良好品质 希望品质 意志品质 目标品质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3
思维特点: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一、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二、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的;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 基础心理学&&&&&&第三章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
14、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①心理发展阶段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②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的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 ③动态过程,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④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15、心理发展的内动和外动力的关系:
①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②外动力:家庭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6、劳伦兹的“印刻现象” 关键期的概念运用 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敏感期 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有学者的观点:敏感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宽窗口”,关键期是“窄窗口” 心管早期发展中个体对不利环境非常敏感,但早期也是具有显著的复原力的阶段,脑发展能力、行为、情绪问题、预防科学等不是发展领域的研究一致强调儿童早期发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①②③④⑤⑥
1、达尔文于1876年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被认为是儿童心理学早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2、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著作,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
标志。公认为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经典著作。
3、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发展这一章的标题,可
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1、婴儿期:指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2、新生儿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
能的重要时期。 3、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①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有食物(觅食、吮吸、吞咽)、防御(眨眼、呕吐和喷嚏)和定向反射; ②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有抓握、行走、游泳、围抱和巴宾斯基反射等; 第二类无条件反射对新生儿没有生物学意义,他们会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自行消退。 4、新生儿的行为模式: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大多遵循着“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 5、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4
18-25岁,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25-50岁,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50岁以后,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爱的品格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 基础心理学&&&&&&第三章
①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出生时就有感觉,也就出现了心理} ②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与生俱来的}
③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可以将新生儿期看是作心理发生的时期}
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1、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①可塑性: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两者结合的产物。
②可修复性:婴儿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但是超过5岁,语言中枢的修复性功能便难以实现,致使言语障碍无法克服。
总之,婴儿大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实施刺激,对促进其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动作发展对婴儿的意义:
①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②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③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④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①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②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的近远原则、从大动作到精细的大小原则。 {顺序不可逆]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1、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是胎儿末期。 2、学习能力如下: ①模仿学习 ②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③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 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 突出特征在于他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感觉的发展 知觉的发展 吉布森的“视视觉技能的发展、听觉技能的发展 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模式知觉、深度知觉 约从六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两个月的婴儿也对深度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一种天生学习能力。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 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 婴儿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新方法所提提示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 觉悬崖装置” 应(如心率变化)说明婴儿的深度知觉不太可能是后天经验的产物。
2、婴儿的记忆 12个月之前 12个月之后
3、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9-12个月的婴儿具有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
5
记忆主要是情绪和动作记忆 开始内化为表象,具有了一定的符号表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