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正确对待幼儿说谎行为
园长吴冬梅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总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大小“事件”,自身的、来自他人的……个中滋味尽在不言中。
这天,我正在办公室里,一位家长敲门而入。家长问我:“园长,我把亲戚的孩子介绍到咱们幼儿园上学,今天孩子回家说:’老师踢了他一脚,还罚他跪下!’孩子爸妈看到他膝盖上红了一大片,当时都要来找老师,我拦住没让来。我说我先来看看。”
我一听,愣了,园里可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是严重的体罚,而且具有侮辱性,其中是不是有误会呢?
见家长正在火头上,我安慰她,让她先消消气把事情原委说清楚。 家长说:“今天,我外甥女接孩子回家,吃饭时看到他膝盖发红,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说:‘我打了小朋友,老师踢了我一脚,还罚我跪下’。园长,孩子也就3岁,哪能不发生矛盾,老师怎么能这么处理呢?我听了都心疼,别说人家爸妈了。”
我说:“我们先了解了解情况,我相信咱们的老师不会主观上惩罚孩子让他下跪,这是严重的师德问题。这样,咱们先看看监控,弄清事实后,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于是,我们查看了小班一个上午的监控,没有发现老师有什么不当行为。然后我们又查看了早操的室外监控,我们瞪大眼睛在地垫上寻找小家伙的身影,终于透过树枝间的缝隙看到了他,早操结束后,小朋友们散开了队伍,他跑到轮胎处蹦了两下,然后找到一个小女生
说了句话,左右望望,突然直挺挺跪在地垫上两腿一交一替往前行走。这时,我和家长都明白他的膝盖为什么发红了。
家长不好意思了,直说:“这孩子怎么说瞎话呢?
在此“事件”中也使我感悟到,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
为此,应该提醒学龄前阶段的家长们在满足孩子吃好、玩好、学好的同时,家长们也该多学习,了解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甚至一生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5岁以下的幼儿期。”
所以,在这一阶段,正确对待和干预幼儿行为,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在为此“事件”查阅资料时,恰巧看到了一位孩子爸爸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案例:
小玉爸爸的自述那天我接女儿从幼儿园回家,在路上和往常一样,问她在幼儿园里有什么高兴事和不愉快的事,她悲戚戚地说:“小惠这几天总欺负我”。
我感到吃惊,问:“你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吗?她怎么欺负你了?” “她说她不喜欢我,不和我玩,还用拳头打我。”
我当时信以为真,对她说:“不要紧,明天爸爸和老师说,让她
不再欺负你,还做你的好朋友。”
第二天,我和老师说此事,不料老师讲,小惠已半个多月没来了,回南方老家了,弄得我哭笑不得。要知道,我女儿是一个从来不说谎话的孩子。我虽然看过一点儿童心理学的书,但没看到过研究儿童这种“瞪着眼睛说瞎话”的内容,不清楚这是儿童的一种什么心理现象。
事实上,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最单纯的,是不会造假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
其实不然!心理学证明,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幼儿说谎的概念说谎——幼儿期表现出的一种常见现象,困扰着许许多多的老师和家长。幼儿两岁半至三岁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话。
面对这些,大人不必大惊小怪,这对孩子也有积极的一面。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据专家调查发现,3岁以下幼儿的说谎行为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这时的孩子很难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话还是在说实话。这时期孩子的谎言大多数是源于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3—4岁幼儿说谎时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讲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假话。多半是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
在这一时期,家长要特别注意,发现幼儿初次说真正意义上的假话应及时引导与教育。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幼儿继续说谎。这一时期
是防止幼儿说谎的关键期。4-6岁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试图欺骗,谎话成了保护伞。父母遇到孩子说谎与其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极其适当的机会跟幼儿一起讨论说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这是帮助幼儿分辨真实和想象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对幼儿一生产生影响。当孩子的想象与现实分不清时,幼儿头脑中经常会产生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象,将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说成存在,这时他便会说谎话。例如,有的孩子因长期渴望某种玩具,但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幻想之下,他会认为自己已拥有,就吹嘘“妈妈也给我买了跟你一模一样的汽车”。当孩子记忆有误或由于语言表达不准确时,许多经历过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回忆起来,也会导致说谎。
一个5岁的幼儿对一位阿姨说:“你再跟我玩一会儿,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阿姨问其父母,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是曾向孩子说过放寒假后会回老家看看,并不是明天要走。
幼儿的说谎现象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幼儿说谎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不同种类的说谎,它的性质也是不同的。“治病必先寻因”,只有正确认识说谎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归类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幼儿有意说谎的主要客观因素:
(1)父母说谎,殃及幼儿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些父母有意无意地“指示”孩子说谎。例如,来电话就说我不在,别人来借东西就说没有等等。如果孩
子按照父母的意思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表扬孩子聪明,这无异于训练孩子说谎。还有些父母说话不算数,缺少“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品质,成为孩子说谎的榜样。
(2)言语误导,诱发说谎这是由于父母错误的语言暗示而诱发的幼儿说谎。在生活中,属于这一类型的幼儿说谎屡见不鲜。例如,有的家长看到家里的花瓶打破了,就责问孩子:“是不是小保姆打破的?”看到孩子满身脏就问:“是不是别的小朋友给弄的?”像这种不正确过于武断或直觉式的归因,把错误都推在别人身上,认为跟自己的孩子没有关系,不能客观地对待事实的做法加上幼儿道德观念的模糊,生活经验缺乏,容易受到父母语言暗示,说谎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在上述提到的情况中家长改口问孩子“花瓶是谁打破的?你的衣服是怎么弄脏的?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幼儿有意说谎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家长的极端做法,或包庇、溺爱,以及社会上的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幼儿误导,使幼儿有意说谎得以发展。
针对幼儿说谎的教育对策
(一)搞清说谎的动机,采取有效的措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对于幼儿由于智力和知识水平较低而造成的无意识说谎,家长不必惊慌,只要帮助幼儿分清想象与现实间的差异即可,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家长要及时地发现和揭穿其谎言,并让幼儿明白说谎是要受批评和惩罚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