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练习岳麓版必修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双百”方针的提出 遭遇曲折 文学艺术的春天 综合 题号 易 1 中 2、3 4 5 6 一、选择题 1.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解析:C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故选C。

2.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解析:C 材料未涉及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且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B项错误;据材料“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可知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C项正确;“双百”方针的提出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D项错误。

3.(2024·山东德州月考)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解析:A 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鼓励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非艺术上问题的“百花齐放”,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解析:D 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而受到错误批判,使“双百”方针的贯彻遭遇挫折。

5.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五讲”“四美”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三个面向”

解析:C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文学艺术领域重新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6.文学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兴起,大多记载社会名流的奇闻轶事。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到宋代的话本多用当时的口语写成,大多描写现实生活,通俗易懂。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迈开了中国文学一大步,一代文人为国家危亡奋力寻求出路,那种勇气和开拓精神是非常难得的。可能从纯文学的角度看,小说运动的发展对中国小说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只要将时代因素参考其中,便可以明白五四文人无可奈何的选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为独到闪烁的导航灯,功大于过。

材料三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先后有大批长篇小说问世,经典作品总结为“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成为当时几亿国人的精神食粮,建构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该时期小说的主要题材,并分析其意义。

解析:第(1)问,趋势依据材料一“多用当时的口语写成,大多描写现实生活,通俗易懂”等信息可知越来越世俗化,原因可从工商业市镇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术发展方面回答。第(2)问,影响要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第(3)问,题材依据作品名称可知为革命历史题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题材;意义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等方面作答。

答案:(1)趋势:逐渐世俗化。

原因: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术不断完善。

(2)积极影响:文体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建设平易的新文学;内容上体现时代精神,寻求挽救国家危亡的出路。

消极影响: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不利于文学的发展。 (3)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题材。 意义: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练习岳麓版必修3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编者选题表知识点“双百”方针的提出遭遇曲折文学艺术的春天综合题号易1中2、3456一、选择题1.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zxrw2w2el99g5n13tny9pg7z7hdvh00tc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