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把握生成 制造精彩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把握生成 制造精彩

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流淌的天地,是教师生命力焕发的场所。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在课前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及教学手段。然后在课堂上按预先的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过程不只是 “预设”教案的单纯展开过程,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如果完全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教学,必然会包办、强制和干预学生的活动和发展,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案例描述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其中有一目内容——“我的角色,我的责任”,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知道责任的含义,懂得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为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进而使学生能提高分清责任来源的能力,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及时调节自己的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本目内容之前,笔者在按照教材体系精心备课中,除了教材中的材料,还选取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笔者在预设时不曾考虑到的情况: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当笔者请各小组选一位学生发表意见时,四位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在回答“哪些角色是你最想放弃的?为什么”时,无一例外地回答“最想放弃的是学生的角色,因为学习太累了,做学生太苦了”。刹那间,笔者的心里闪过一丝慌乱——学生的想法是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不曾想到的。怎么办?如果此时批驳学生观点的错误,或以“我们下课后再讨论”为由回避问题,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仍可以继续下去,但肯定不能使学生信服,重要的是,必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整堂课的教学活力荡然无存。因为它是学生的真实

想法,尽管这想法很不成熟。看着学生有些无奈而又有点幸灾乐祸的眼神,笔者突然灵机一动说:“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的确,有些角色我们很想放弃,但在作出选择前,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接着,笔者在课堂上介绍了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的故事。讲完以后,笔者问:“洪战辉扮演了哪些角色?如果你是他,在这个时候让你选择,你最想放弃的是哪些角色?为什么?”在学生进行小组热烈讨论的基础上,笔者让刚才代表小组发言的两位学生重新发言。

生1:我会放弃哥哥这个角色,因为既要上学,又要抚养妹妹,可能两头都不能兼顾,还不如把她送到孤儿院,自己专心读书,等将来有条件了,再把她领回来抚养。(回答很理性)

生2: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我哪一个角色都不想放弃。(语句里充满了爱心)

师:为什么你不放弃学生这个角色呢?做学生不是很苦吗?

生2:因为要真的照顾好妹妹,也为自己将来有出息,就只有把书读好。 到了这里,笔者发现学生已经真正进入了角色,即便是平时几个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已认真地关注起这个话题。趁此机会,笔者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上学接受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是一个人一生中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人最坏的毛病就是得到一次机会、一件宝贝却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当我们倘徉在美丽的校园,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你可曾想过,有多少因贫穷而失学的少年儿童正苦苦期盼得到这个机会。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我们并不是真的想放弃学生这个角色,而是不愿承担这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有的同学在学校里不想读书,一旦真的不让他来读书,他会很难受。同学们,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得到这个机会,选择了这个角色,就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而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是强者、勇者,是敢于成功的人,就一定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笔者说着这番话的时候,教室里很安静。望着学生不住点头、若有

所思的神情,笔者分明看到了一股智慧的力量在升腾。 二、案例反思

原本这是一节非常平常的课,只是学生的一个意外回答,才使笔者改变了这

堂课的预设进程,却不期让这堂课产生了一个亮点,出现了精彩的闪光。课后仔细反思,感悟确实良多。 1. 教师要精心预设,促进生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并不是对立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但这种精心预设不是能停留在教法的一成不变上,更应体现于教师能否立足学生的实际,为课堂的动态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追求智慧的动态过程。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给人的感觉都是枯燥乏味、冷冰冰的,原因就在于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受制于教材,受缚于教案,预设时没有为课堂生成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结果教学效率低下,课堂了无生气,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活力在模式化的课堂中一步步走向枯萎。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斯基提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真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够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借以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贡献。”教学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 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教学所需的文本、图片等资料,学生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教师应以敏锐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仅要充分挖掘文字、图片中的静态因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要及时关注学生思维的动态生成,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后形成正确的认识。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的问题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所以,教师要努力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不断制造生成精彩。上面案例中一段生成精彩的出现,正缘于笔者对生成性资源的及时把握。

把握生成 制造精彩

把握生成制造精彩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流淌的天地,是教师生命力焕发的场所。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在课前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及教学手段。然后在课堂上按预先的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活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zrxz7kw8m0n19a8hrgx9da6a52gca00h4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