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宋坤锋1(综述) 高延征*2高 坤2余正红2(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000)015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guide-china-

medicine_thesis/0201254697141.html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是一类主要因颈椎退变不稳引起的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症候群,也称之为Barre-Lieou综合征[1];在现有文献的研究中,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可的学说主要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颈交感神经刺激学说、体液因子学说以及本体感受器学说,但每一种学说都不能完整解释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而且这几种学说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进一步加强对颈性眩晕的认识,降低其误诊率,笔者就其发病机制及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 - 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

颈椎退变后期,逐渐出现的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并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颈性眩晕最常见的因素之一[2],尤其以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和横突孔增生对椎动脉的影响较大,另外还包括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栓塞、锁骨下盗血综合征等内部因素,以及颈椎间盘突出、创伤、颈椎不稳及骨折等外部因素[3];①横突孔退变性狭窄;一般正常成年人的椎动脉外径略小于颈椎横突孔内

径,当近1/3横突孔内径被增生的骨赘占据时,椎动脉血流就会明显受阻,进而出现眩晕等临床症状[4]。②横突孔发育异常;大脑后循环主要依赖两侧椎动脉的供血,当一侧横突孔发育异常,形成狭窄或缺如时,必然造成另一侧椎动脉代偿性变粗,横突孔扩大,一旦优势侧横突孔退变性狭窄或椎动脉痉挛,甚至椎动脉内粥样斑块形成时,大脑后循环很容易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眩晕发生[5]。③椎动脉在通过寰椎处受牵拉、挤压;寰椎椎动脉沟环由寰椎后弓上的椎动脉沟和寰椎上关节突组成,当头颈部向左右旋转活动时,一侧的椎动脉会被牵拉,而对侧椎动脉就会受到挤压,并且随着左右旋转而滑动,造成椎动脉痉挛狭窄,导致眩晕[6-8]。④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水分及胶原蛋白逐渐流失,使其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出现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使颈椎高度降低,继而两侧椎动脉产生迂曲状态,致使血流减慢;同时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硬化,也使其弹性回缩减弱容易造成椎动脉缺血而诱发眩晕[9]。另外,Naken等[10]研究发现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颈椎滑脱不稳等原因造成的颈椎管狭 窄也是引起颈性眩晕的主要因素之一。李曙明等[11]认为颈性眩晕是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物力学失衡以及交感神经等各种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痉狭窄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高坤等[12]通过建立颈性眩晕动物模型观察颈椎退变不稳动物模型中椎动脉血流及结构变化,结果发现颈椎退变的动物模型中椎动脉血流出现显著变化,椎动脉结构也出现异常;表明颈椎退变不稳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直接因素,也是导致颈性眩晕最根本的原因。

2 颈交感神经刺激

颈交感神经主要包括颈交感干和颈交感神经节,颈交感干上起颅底,下达第7

颈椎横突,位于颈动脉鞘后方,左右各一,纵行排列于颈椎横突的前方和椎前筋膜深面,由颈上、中、下三个神经节及联系于神经节间的节间支构成,其中以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梭形,位于第1~3颈椎横突前方,其分支与椎动脉伴行进入第6颈椎的横突孔,并随椎动脉进入颅内随迷路动脉延伸分布到骨迷路和膜迷路,是椎动脉的重要伴行神经;颈中神经节最小,多位于第6颈椎横突处,与椎动脉表面的颈神经汇合形成神经环;颈下神经节常位于第7颈椎横突与第1肋骨颈之间,常与第1胸交感神经节合并成为星状神经节[13]。 颈交感神经刺激学说认为颈性眩晕是由于一方面局部异常的机械刺激,使颈髓中的前庭内侧束和脊髓束受到激惹引起反射性眩晕;另一方面分布在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交感神经干及灰交通支受到刺激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痉挛,继而引起前庭系统短暂性缺血而导致眩晕[14];左金良等[15]发现从颈脊神经节至颈交感神经节之间存在神经纤维联系,且具有节段性分布规律。钱军等[16]通过对284例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和34例不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颈椎不稳与颈交感神经症状的关系,提出重建颈椎稳定性可能是交感型颈椎病治疗的重点。

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的感受器广泛地分布于椎间关节囊、硬膜囊壁、椎动脉壁、神经节被膜等处[17]当颈椎或寰枢关节受到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不稳时,颈椎及寰枢关节的运动和椎动脉牵拉扭曲的相适应就失去平衡,对交感神经感受器形成局部反复性刺激,使之周围出 现炎性反应,进而使其感受器的兴奋阈值降低,因此交感神经可以在颈椎轻微小范围的活动时也受到刺激而诱发颈源性眩晕。Pierre等[18]认为交感神经症状不但与颈椎不稳有关,而对椎动脉刺激后的病理性改变比对椎动脉受压更容易引起痉挛缺血,使供应内耳的听动脉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宋坤锋1(综述)高延征*2高坤2余正红2(审校)【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15【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zrq036tt04oweh0q68m0sr9z0p01l00o1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