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设计
课标解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落实本条“标准”应注意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对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教学重点为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介绍了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教材中关于世界洋流的分布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而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为薄弱,空间概念和想象力还较为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
泰坦尼克号是从英国南安普顿驶往纽约的路上遇到冰山的,并没有进入北冰洋海域,理论上这里不会遇到冰山。那要怎么解释它受冰山撞击沉没呢?(通过联系电影《泰坦尼克号》,创设认知冲突,引出课题,激发思维动机。)
1 / 3
【新课呈现】
1)投影洋流分布图,分小组探究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以及北半球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的方向,以及大洋东、西侧分别是什么洋流(暖、寒流)。(学生读图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三个海域洋流的方向和性质,自主构建知识)
2)对比北半球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和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提问:为什么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的成果与真实情况形成认知冲突,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投影大西洋洋流分布图,与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由学生主动完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活动:大家来找茬。投影冬、夏季全球洋流分布图,学生对比发现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洋流分布不同。尝试归纳北印度洋洋流分布规律:夏顺冬逆。
(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构建知识)
5)活动: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学生自主绘制,建构知识)
【反思总结】
通过表格的形式罗列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系统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反思和小结)
【应用迁移】
1)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是哪里来的?
2)提供材料:我是一只小黄鸭,1992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坐上一艘大船,我们要去美国。突然有一天,我“嘭”得一声掉进了大海里,太平洋的风好大,浪好大,我漂啊漂,不知道漂了多少年,不知道漂到哪里,我的小伙伴们又漂到哪里了呢?(通过真实案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小黄鸭的卡通形象
2 / 3
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向课外材料拓展,为有兴趣深入探讨的同学留出发展空间)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