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
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3.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角色是教育的()。
A.决策者B.志愿者C.学习者D.支持者
4.“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严格管理学生原则
5.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教育调查法
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
8.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9.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
10.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D.积极的道德情感
11.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A.绝对性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甄别评价D.相对评价
12.()是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A.个案法B.历史法C.叙事法D.调查法
13.旬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同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B.重视文史教育C.重视礼乐教育D.重视科技教育
1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
16.“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肓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
17.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瓦根舍因B.皮亚杰C.苏霍姆林斯基D.布鲁姆
1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
1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0.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能够选取唐诗、宋词、元曲等名篇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
A.传递和保存B.传播和交流C.选择和提升D.更新和创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2.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途径和方法。23.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与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25.于漪老师在教“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句话时,一学生问“万万等于多少”,结果引来哄笑。有学生说:“万万就等于亿。”于老师随即追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沉默了片刻,有学生认为,用“万万”听起来更响亮,而且“万万”好像比“亿”多。他的回答又引来一片哄笑。但于老师当即予以肯定:“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复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大家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