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东亚(我国 秦 岭 淮 河 以 南 ; 日 本;朝鲜半 岛)、东南 亚、南亚
气候类型 亚 热 带 季 风气候、 热 带 季 风 气候、 热 带 雨 林 气候
区位因素(条件、优势)
自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
经济:市场:稻米为主食,市场需求大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一大一小、三 低一高 )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农业 一体化
问题或解决措施 亚洲 水 稻种植业 不利条件:
①季风气候, 水旱 灾害频繁 ②生产技术落后
典型地区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主要种小麦、玉米)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加拿 大、澳大利 亚 、 阿 根 廷 、 俄 罗 斯、乌克兰 我国东北、 西北
温 带 大 陆 性气候区
自然:优越
社会经济:交通发达
地广人稀
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
电力、化肥、农药)
先进的科技
农业成本高、 能耗大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区、玉米带) ①分布:中央大平原北部、中部 ②区位优势:
自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地形:平坦广阔 土壤:肥沃(黑土)
水源:充足(五大湖、 密西西比河)
社会经济:交通发达(水陆)
地广人稀
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
电力、化肥、农药)
先进的科技
美国、阿根 廷、澳大利 亚 、 新 西 兰、南非
干旱、半干 旱气候区
优良的天然草场 地广人稀 交通运输便利
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 经济效益好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
①区位优势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土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交通:距海港近,出口便利
②阿根廷促进草原牧牛业发展的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我国西部畜牧业应学习借鉴之处) 培育良种、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欧 洲 、 北 美、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气候类型 温 带 大 陆 性气候、热 带 草 原 气 候
区位因素(优势) a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 有效地利用时间
c 灵活安排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
生产特点 家庭农场,农场 规模大,农业生 产的 机 械化 水 平很高,耕种、 放牧、休耕轮作
问题或解决措施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① ②
典型地区
混合农业(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
分布:东南部(墨累 -- 达令盆地)、西南部 区位优势条件: 自然:地形:平坦
水源:灌溉条件好(墨累 -达令河水、东水西调)
社会经济: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市场: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科技:机械化程度高
政策:政府扶持鼓励
③
生产特点(优点) :a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 有效地利用时间 基塘农业:地图册
P57 页
c 灵活安排生产, 对市场的适应性
热带种植园农业(作物: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香蕉、菠萝)
拉丁美洲、 东南亚、南 亚、撒哈拉 以南非洲
热 带 雨 林 气候、 热 带 季 风 气候
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 土壤肥沃、
以大 种 植园 和 生产 销 售多受发
农场为主,专业
达国 家 市场和资
化和 商 品化 程 本控制,在国际贸 度很高
易中 处 于不利地 位
乳畜业 (大牧场以产 肉为主,乳畜 产 品 以 奶 为 主)
北 美 五 大 湖、西欧、 中欧、澳大 利亚、新西 兰、我国大 城市周围
温 带 海 洋 性气候、
市场、饲料 商品率高、机械 化程度高、集约 化程度高、多分 布在 大 城市 周 围
西欧乳畜业
①区位优势条件:自然:气候:温凉湿润,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温 带 大 陆 性气候
地形:平坦开阔
社会经济: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交通发达、科技水平高、
种植精饲料作物
②区位特点:紧邻消费市场,分布于大城市城郊
南 欧 、 西 亚、北非地
粮食作物:小麦、大麦
地中海式农业
地中海式水果:葡萄、柑橘、柠檬、无花果、油橄榄、玫瑰
中 海 沿 岸
及 其 他 地
中海气候
二、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
1.地形与气候
(1)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 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 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
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2.地形与河流
(1) 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
( 沟谷 ) .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三角洲、冲积平原 ) 。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 地形影响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 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着。 3 .河流与气候
(1) 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
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 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
(1)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 林业、牧业、副业②地 形类型 影响农业现代化
平原 实现水利化、现代化
山地丘陵 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 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 ③坡度大小 -- 影响投入、产出比
陡坡 -- 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投人大于产出。
④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 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0℃以上.河流无
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
(3)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
和产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
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如我国秦岭
- 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
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③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6.地形、河流、气候与聚落
(1) 乡村:从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或现代乡村来看,
它们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
, 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比较高爽平坦的地方。
这些地方地势较高. 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比较方便。
(2) 城市: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 1%、 32%和 67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
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山区也有城市分布,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 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3) 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世界上的城市 , 大多沿河分布。因为河运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影响较大。同时,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加工活动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临河分布。
(4)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在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由于没有太阳光直射,因此必须考虑日照与街道方位的关系。为了保证
居住区街道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方位为东北
-- 西南方向或西北
-- 东南方向。
7.地形、气候与工业
(1) 从地形条件看,工业一般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 , 水源近便,对外联系方便的平原地区。
(2) 从气候条件看,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上风方向。在冬夏季风向相反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下风方向。
8.地形、气候、河流与交通 ----- 考虑造价
(1) 修筑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小
, 造线时 , 要求距离较短.弯道较少,少占农田
, 少建桥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
, 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公路选线限制
较大。山区中的道路避开陡坡。如无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弯道;修隧道在背斜处.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
(2) 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
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气候资源, 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 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飞
机场不宜建在多云雾、多暴雨、风速大、能见度差的地方。
9.资源与工业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