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高层建筑学》大作业
大工20春《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
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钢筋混凝土4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4m,
G2?440kN,G1?435kN,G3?430kN,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
G4?380kN。现算得前3个振型的自振周期为T1?0.383s,T2?0.154s,T3?0.102s。体系的前三阶振型如下图所示。
G4G3G2G11.0001.0001.0000.782-0.349-2.1080.508-0.8950.7560.238-0.6051.542(a)计算简图(b)第一振型(c)第二振型(d)第三振型
结构阻尼比??0.05,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试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地震作用效应,并绘出层间地震剪力图。
答: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eq =0.85
G=0.85*(G1+G2+G3+G4) =0.85*(380+430+440+435)=1432.25kN (1)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 FEK=α1Geq=0.139*5997.6=833.7kN
(2)计算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1.4Tg=1.4*0.40=5.6s>T1=0.467s故,不需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即δn(3)计算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
F1={(270*9.8*3.5)/(270*9.8*3.5+270*9.8*7+180*9.8*10.5)}*833.7=166.7kN F2={(270*9.8*7.0)/(270*9.8*3.5+270*9.8*7+180*9.8*10.5)}*833.7=333.5kN
F3={(270*9.8*10.5)/(270*9.8*3.5+270*9.8*7+180*9.8*10.5)}*833.7=333.5kN (4)计算各楼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V1=F1+F2+F3=833.7kN V2=F2+F3=667.0KN V3=F3=333.5KN
=0。
题目五:如何保证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如何进行节点设计?
答:节点抗震设计原则:
①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件的承载力 ②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③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④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框架柱抗震设计原则:
①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
②在弯曲破坏发生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③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 ④加强约束,配置必要地约束箍筋 梁抗震设计原则:
①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抗剪承载力
②梁纵筋去附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③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
以下内容可以删除:
(一)非标准劳动关系产生的原因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下,固定用工制度、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