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
EF Ei
?
E
v
Ec EF
Ei
?Ev
x
(a )堆积
(b) 耗尽
x
Ec
EFE i
?Ev x
(c)反型
3、 试画出中等掺杂的Si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并分析解释各段对应的原因和特点
(8分) 解:
可编辑文档
.
ρ
C A D
B T
(2分) 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分三个阶段:
AB:本征激发可忽略。温度升高,载流子浓度增加,杂质散射导致迁移率也升高,故电阻率ρ随温度T升高下降;(2分)
BC:杂质全电离,以晶格振动散射为主。温度升高,载流子浓度基本不变。晶格振动散射
导致迁移率下降,故电阻率ρ随温度T升高上升;(2分)
CD:本征激发为主。晶格振动散射导致迁移率下降,但载流子浓度升高很快,故电阻率ρ
随温度T升高而下降;(2分)
4、试比较半导体中浅能级杂质和深能级杂质对其电学参数的影响,并说明它们在实践中的
不同应用。(7分)
答:在常温下浅能级杂质可全部电离,可显著地改变载流子的浓度,从而影响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深能级杂质在常温下,较难电离,并且和浅能级杂质相比,掺杂浓度不高,故
可编辑文档
.
对载流子的浓度影响不大,但在半导体中可以起有效的复合中心或陷阱作业,对载流子的复合作用很强。(4分)
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通过浅能级杂质调节载流子的浓度、电阻率,改变材料的导电类型;而通过深能级杂质提供有效的复合中心,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3分)
四、计算题 (2×10分)
1、设p型硅能带图如下所示,其受主浓度NA=1017/cm3,已知:WAg=4.18eV,WPt=5.36eV,NV=1019/cm3,Eg=1.12eV,硅电子亲和能χ=4.05eV,试求:(10分) (1)室温下费米能级EF的位置和功函数WS;
(2)不计表面态的影响,该p型硅分别与Pt和Ag接触后是否形成阻挡层? (3)若能形成阻挡层,求半导体一边的势垒高度。
(已知WAg=4.81eV, WPt=5.36eV, Nv=1019cm-3, Eg=1.12eV, Si的电子亲和能Χ=4.05eV)
E0 WS χ EC En EF EV Eg=1.12eV
解:(1)室温下,杂质全部电离,本征激发可以忽略,则:
p0?NA?Nvexp(?EF?EV) (1分) kT可编辑文档
.
NV1019EF?EV?kTln?EV?0.026ln17?EV?0.12eV (2分)
NA10∴ En?Eg?0.12?1.12?0.12?1.0eV (1分)
所以,功函数为:Ws?En???1.0?4.05?5.05(eV) (1分)
(2) 不计表面态的影响,对P型硅,当Ws>Wm时,金属中的电子流向半导体,使得表面势Vs>0,空穴附加能量为qVs,能带向下弯,形成空穴势垒。故p型硅和Ag接触后半导体表面形成空穴势垒,即空穴的阻挡层;而Wpt=5.36eV大于Ws=5.05eV, 所以p型硅和Pt接触后不能形成阻挡层。 (3分)
(3) Ag和p-Si接触后形成的阻挡层的势垒高度为:
qVD?Wm?Ws?4.81?5.06??0.24(eV) (2分)
5、一个理想的MOS电容器结构,半导体衬底是掺杂浓度NA=1.5×1015cm-3的p型硅。如氧
化层SiO2的厚度是0.1μm时,阈值电压VT为1.1V,问氧化物层的厚度为0.1μm时,其VT是多少?(10分)
解: VT??QSQSdQ?VS??0S?2VB (2分) C0?0?r0∴??0?r0?QVT1?2VBVT1??(S)d01?2VB (1分) d01?0?r0∴?QS?0?r0QS?VT1?2VB d01代入 VT2??(?0?r0)d02?2VB (1分)
可得:VT2?(VT1?2VB)
d020.2?m?2VB?(VT1?2VB)?2VB?2VT1?2VB (2分) d010.1?m
可编辑文档
.
qVSni2qVEi?EFqV因为:ns?np0exp()?niexp(B) (2分) )?exp(S)P0?NA?niexp(KTKTKTpp0KTkTNA1.5?1015所以,VB?Ei?EF?ln?0.026?ln?0.30(V) (1分)
qni1.5?1010故VT2?2?1.1?2?0.3?1.6(V) (1分)
朱俊 2006-12-28
可编辑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