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产业外向度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经济
四、中国产业外向型开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第一产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资源密集型产业外向型开展受限。 在我国第一产业外向度指标的构成中,竞争力指数影响十清楚显,在局部年度甚至对外向度有决定性影响。在国际竞争力不断减弱的条件下,第一产业外向型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造成我国第一产业国际竞争力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自然资源是否丰富是第一产业竞争优势的根底条件,我国虽然有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偏低,而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盐碱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都严重影响我国第一产业的开展;2、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是向工业化开展倾斜,导致我国农业消费根底薄弱;3、我国长期以来缺乏专门从事第一产业产品消费和贸易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科技开展滞后,劳动消费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我国第一产业产品
1
***
的竞争优势。
〔二〕第二产业外向型开展程度较高,但产品国际竞争力优势逐渐消失。 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外向度指标保持在较高的程度,2003 年后一直保持在大于1 的程度,2024 年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产业进口、出口依存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造成了外向度指标的小幅调整。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进步。
第二产业产品的消费和进出口的快速扩张是中国实行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开展战略的结果。对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来说,第二产业产品贸易可以防止进口替代战略的种种弊病,也可以克制初级产品出口可能导致的贸易条件迅速恶化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资本得以在较长时期内获得较高收益率和快速积累。然而,目前中国第二产业商品出口越来越引起贸易伙伴国的关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出口扩张,客观上抢占了贸易伙伴国的市场,使得贸易伙伴国的劳动者工资收入下降、工人失业增加,由此中国和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争端和摩擦也随之增多。
〔三〕中国一、二产业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未对产业外向型开展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我国产业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起步较晚,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才有了小规模对外投资理论,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较小。另外,联络我国第二产业竞争力指数变化,可以发现,外商投资并未有效进步资本密集型产业〔SITC5 和SITC7〕的国际竞争力,投资领域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于我国急需开展的、具有长远利益的根底产业、根底设施、高新技术开发等工程投资
不多,外商投资的目的仍然是利用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进展加工贸易,我国通
2
***
过吸引外资实现产业构造优化的效应并不显著。
从资本逐利的角度分析,外商投资的直接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是以东道国利益为目的,其对东道国产业构造的优化效应是非自愿的,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假如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可能加剧我国产业构造失衡、低层次固化开展。 参考文献:
[1]项义军,潘俊,尹龙. 产业外向度综合评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商业研究,2024(11).
[2]包群,许和连,赖明勇.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历研究[J]. 世界经济,2003(2).
[3]沈利生.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测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4).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