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如铁生锈),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
化(如活性炭吸附色素)。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2、 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依据是:此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金属活动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等。如:铁能生锈是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3、 药品取用规则:
①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 注意节约药品:没有说明用量的则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
管底部。
③ 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 连接仪器装置
①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旋转插入。 ②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旋转插入。 ③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
5、 固体药品的取用:上册课本18页,液体药品的取用(包括量筒、滴管的使用)上册课
本19页
6、 酒精灯的使用: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等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
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盖灭。加热时应用外焰(为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7、 试管洗涤的方法:倒去试管内的残余物,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反复几次,也
可用试管刷,刷洗时可转动也可山下移动试管刷,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止损坏试管。洗干净的使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他0.03% 2、 空气污染物有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主要是SO2、CO、NO2(其中SO2、NO2会形
成酸雨),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及工厂排放的废气。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坏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建筑物。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与空气污染有关。防止空气污染要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等 3、 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S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淡蓝
色,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是蓝紫色,但都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都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同的是蜡烛燃烧后集气瓶壁上还有水珠。 4、 氧气的制取
第 1 页
①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得的液态氧是混合物;膜分离技术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② 实验室制法:药品: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其
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③ 实验步骤:a、按要求连接仪器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盛放药品并将试管固定
在铁架台上 d、将集气瓶注满水并倒置于水槽中 e、加热 f、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g、当气泡从瓶口外逸时从水槽中拿出导管 h、熄灭酒精灯。 ④ 实验注意点:a、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b、结束
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c、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飞溅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 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两极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2、 电解水实验不但说明水是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还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而原子不可分。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构成。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以及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硅),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对应的原子保持。 6、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新的分子聚集成新的物质。
7、自然界的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因此属于混合物,往往需净化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8、水净化(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方法主要有:沉淀(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过滤的操作要点主要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
9、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因含有可溶性杂质仍然属于混合物。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或振荡后,如果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的水是硬水,反之是软水。
10、自然界的水一般为硬水,加热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一定为软水。
11、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人类资源的宝库,但不可直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使用。地球上拥有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相当的缺乏,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很不均匀。
12、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受到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13、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水龙头,农业上改漫灌为
第 2 页
喷灌、滴灌),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如工业废水处理道标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带
正点的质子和不带点的中子构成。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2、 原子很小,而原子核又比原子小得多,因此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
子就在这个很大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3、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即作为这种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一个碳原子质量?1/126、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相对分子质量
=
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1/127、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
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又论个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8、 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一个原子③表示某些单质
如H:表示氢元素(宏观意义);表示一个氢原子(微观意义) 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金属铁。
9、 化学式的含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③有时也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
子及分子的构成。 10、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 11、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其次是氧气,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12、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13、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4、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15、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8、9、10共同组成一个纵
行,共16个纵行)。
第 3 页
16、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最少一层,最多七层,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17、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原子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
构;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18、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SO42、CO32-、MnO42-、MnO4-、NH4+、Fe2+、Fe3+ 19、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
等于该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
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 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反应前后物
质的质量总和。一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不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2、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很软,有滑腻感、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可制
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3、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有异味的物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除臭剂,净化
水,制白糖等。
4、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性质越来越
活泼,表现出可燃性和还原性,因而可用作燃料和冶金工业。
5、 二氧化碳的制法: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
酸反应制取(①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得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②不用稀硫酸是因为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而阻碍反应的进行)。
6、 CO2和CO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7、 CO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CO2的化学性质:①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由于碳酸不稳定,加热后碳酸又分解,溶液会由红色变为紫色③在光照和叶绿素催化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④能与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⑤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CO。
8、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CO2以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昂等物质,为防止温室效
应,人类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
第 4 页
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9、 CO的物理性质: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10、 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此外还具有毒性(因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O燃烧时的火焰呈蓝色,煤气、水煤气中都含有CO。 11、 除去CO2中混有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中混有的CO2可将
气体通过碱溶液或过量灼热的碳层。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1、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
时具备三个条件:①要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方法:①去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充分③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 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3、 泡沫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性的火灾,干粉灭火器常用于油、气引起的火
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以减少破损。 4、 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氧气的浓度③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程度。 5、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
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但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爆炸也不每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锅炉、气球等的爆炸)。 6、 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上册课本P129),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上册课本P129)。 7、 煤、石油、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混合物。煤主要含有碳元素,
也含少量的氮、硫等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8、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一方面要节约,合理开发;另一方面要研究和开发新型能源,例如:太阳能、氢能、核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
9、使燃料充分燃烧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燃烧不充分时,不仅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10、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1、煤在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会形成酸雨,酸雨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等。
12、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如何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上册P141)
13、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车用乙醇汽油既可节省石油资源,又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但成本相对较高。
14、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氢能源为最清洁的能源(燃烧后只生成水),燃烧放热量高,原料来源广泛。但由于制取成本高,贮存、运输困难,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