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稿》教案
第一讲:一、《汉语史稿》的背景和地位:《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的讲义,《汉语史稿》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50年代)
二、汉语史与汉语学史的区别:1.汉语史是汉语客观的发展历史,而汉语学史为汉语研究的历史。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王力先生有《汉语史稿》著作的同时,又有《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2.类似关系的学科:语言史与语言学史、语法史与语法学史、词汇史与词汇学史。 3.“学史”与“史”研究的对象不同,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
一、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客观发展的现象及内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斯大林说:“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研究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二、语言的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语言内部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性:1.词汇。(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变化最快)2.语音。3.语法。(最稳定)
2)语言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1.现代方言与汉语史的关系。现代方言是汉语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反映的是汉语史不同阶段的语言特征。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2.普通话与汉语史的关系。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以现代白话文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语史发展的结果和一个阶段。 第二节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
简答+填空一、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研究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内容:
1)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阶段。
1.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不是研究活的口头语言,而是研究书面语言、文献语言,所以又称为语文学。而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着的口语。 3.汉代小学四大著作及其通行注本:
填空:中国最古的词典是尔雅。尔雅的字则是按意义分类的,书中共分为十九章,就是释诂、释言、释训等,尔雅主要是为解经而作的,这部书的完成一定在汉武帝提倡经学之后,而且是经过许多人补充的。晋郭璞做尔雅注,后代模仿尔雅的书很多,最早的是魏张揖的广雅(尔雅的扩大)。
1
《汉语史稿》教案
扬雄的方言在字典中属于特殊的类型,它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
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全书分为540部,共收9353字。
刘熙写的释名是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例如释名说:“苦,吐也,人所吐也。”这样用双声叠韵作出解释的办法叫做“声训”
注解古书的工作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最有名的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的注解,都是很重要的著作。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都是总结前人意见的。 名称 作者 时间 现通行注本 现通行注本的出版情况 《尔雅》 不详(何九盈:战汉(王力) 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尔雅注疏》 前:十三经注疏本; 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单行本;中国书店单行本。 国时期齐鲁儒生)战国(何九盈) (徐复:春秋到汉初儒家为解说经传纂集而成。P272) 《方言》 扬雄 汉 徐复(春秋到汉初)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清钱绎《方言笺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单行本 中华书局1991年李发舜、黄建中点校排印本 《释名》 刘熙 汉 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 上海古籍出版社单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单行本 《说文解字》 许慎 汉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第二阶段: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是语音研究阶段。 主要内容:《切韵》(隋)、《广韵》(宋)、《集韵》(宋)、《中原音韵》(元)。
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看见的最早的一部韵书。最晚的增订本是1008年的广韵和1037的集韵。一般人所说的“切韵系统”实际上是根据广韵系统。广韵共分206韵,共分5卷,平声2卷,上去入声各1卷。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为北曲而作的,可说是完全根据十四世纪的北音,这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
2
《汉语史稿》教案
3)第三阶段:从清初(十七世纪)到现在是全面发展的阶段。(清初到太平天国)“汉学”(“朴学”) 主要内容:首先要提到的是字典一类的“官书”,康熙字典按部首编排214部(此书之前有四部字典:P11)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 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 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等;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章炳麟《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清代朴学的殿军
马建忠《马氏文通》(现代语言学的开始)。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马建忠,他的马氏文通是受了拉丁语法的影响。
中国第一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书是: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陈第与《毛诗古音考》:
陈第,福建连江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其《毛诗古音考》一书在古音研究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北朝时期,人们读《诗经》,发现一些韵脚不和谐,便将这些字临时改读以求押韵,称为“叶韵”。唐宋时,“叶韵”之说泛滥,竟有为求“叶韵”而改动古书文字者,使得先秦两汉之书几不可读。宋人吴棫、明人杨慎都曾对“叶韵”说表示怀疑,但始终不敢断然否定。第一个敢于彻底否定“叶韵”说的是陈第,《毛诗古音考》的出现动摇了“叶韵”说的统治地位。《毛诗古音考·自序》:“故士人篇章,必有音节;田野俚曲,亦各谐声,岂以古人之诗而独无韵乎?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P73:在古代,除了少数语文学者之外,一般人都不知道语音是会发展的,以为先秦古音和后代的语音相同。他们读诗经的时候,觉得不和谐,就临时改念另一个音以求和谐,叫做“叶音”。
简答题:如何评价叶音说?谈谈你对叶音说的看法。
徐复“古汉语十书”:《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经传释词》、《马氏文通》、《文始》。(《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P272。) 第三节 汉语史研究的方法(一般了解)
一、四个原则: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3.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 4.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
二、三个注意:1.认真地审查研究的对象——辨别史料的年代。
2.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考证力求精到,避免粗疏。(邢福义“两个三角”“三个充分”:观察的充分、描写的充分、解释的充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