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C)
A、八月十五 B、正月十五 C、五月初五 D、九月初九 解析: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哪位爱国人士(A)
A、屈 原 B、杜 甫 C、李 白 D、伍子胥
3、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B)人?
A、秦 国 B、楚 国 C、魏 国 D、赵 国 解析: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4、屈原投(D)江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 D、汨罗江
5、下面(B)是屈原的文学作品
A、《劝 学》 B、《离 骚》 C、《礼 记》 D、《红楼梦》 解析:
A、《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C、《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D、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时候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朝作家曹雪芹所写。
6、屈原于五月初五写了绝笔作,投入汨罗江。请问屈原的绝笔作是什么?(B) A.《离骚》 B.《怀沙》 C.《天问》 解析:
《怀沙》是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作为临终前的所作绝命词,大概意指怀抱沙石以自沉,内容为作者在讲述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以及作者发抒临终前的浩叹与歌唱。以长篇诗歌词为主要形式,句法内容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创造彼受影响性新诗词\楚辞\。
7、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请问这个“端”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B) A、端正 B、开端 C、末端 D、端着、托着
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吃粽子 B、赛龙舟 C、登高采菊 D、饮雄黄酒 解析:
C、登高采菊为重阳节的习俗。
9、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C)
A、晋代 B、南北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商周时期
10、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C)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A、南北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晋代 D、商周时期
11、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B)。 A、粽子 B、角黍 C、米果 D、香黍 解析:
粽子传说是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同时期出现少量裹馅粽子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猪肉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珍禽兽肉、板栗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12、最早出现的端午节的食物是什么?(C) A、粽子 B、“龟” C、枭羹 解析: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
13、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C)。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4、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一些成语也是源自端午节。下面哪个是? A、九原可作 B、秋月寒江 C、以毒攻毒 D、花好月圆 解析:
A、九原可作:设想死者再生。出自《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B、秋月寒江: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出自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C、以毒攻毒:端午节起源有一个恶日说。古代自先秦起,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那古人怎么办呢?他们采取了以毒攻毒的招数,纷纷在端午这天举行除瘟、驱邪、求吉祥等活动,这才形成了今天卓有特色的端午文化。
D、花好月圆:比喻美好生活。出自宋·张先《木兰花》词:\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15、南方的粽子一般是什么口味的?(B) A、甜味 B、咸味 C、都不是
16、2005(B)将“端午节”申请为本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A、中 国 B、韩 国 C、泰 国 D、日 本 解析:
继2005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韩国人申遗成功的“江陵端午祭”,包括官奴假面戏、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射箭、投壶等,多为传统民俗娱乐活动,继承的是端午节的形式。而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主,才是端午节真正的灵魂所在,我们自己千万不要忘了。
17、请问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在中国已有(B)的历史? A、2000多年 B、3000多年 C、4000多年 D、1000多年
18、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A)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 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19、北方人一般用什么材料包粽子?(B) A、新鲜竹叶 B、苇叶 C、干竹叶
20、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D)。 A、郊 游 B、遍 游 C、踏 春 D、远 郊
21、踏青的习俗不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B)的习俗。 A、中秋节 B、清明节 C、春 节 D、重阳节
22、以下来源不属于端午节典故的是(D)
A、纪念曹娥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屈原 D、纪念楚庄王 解析:
曹娥,生在东汉时期,她的父亲是个职业巫祝(指掌祭祀的人),五月五这天,曹娥的父亲驾驶着小船沿江祭祀“潮神伍君”不慎跌入到了江中,十四岁的曹娥打捞父亲未果,也投入江中,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立曹娥碑,端午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纪念曹娥,更有诸多历史大家为其赞扬。
春秋时期,伍子胥辅佐吴国百战百胜,大败越国,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越王勾践贿赂吴国大臣进谏伍子胥的谗言,于是吴王便赐死伍子胥,他死前要求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我要亲眼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吴王听闻勃然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进钱塘江里。因他怨气未平,驱水为潮,浪涛翻滚、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后人为纪念他尊他为“潮神”五月五日举行大型祭祀活动。
屈原,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拼死纳谏,力主联齐抗秦,遭到楚怀王的强烈反对。遭遇流放后,秦军破楚,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百姓为防止鱼儿吃屈原的身体,纷纷投以饭团。并划舟沿江打捞屈原尸体。后来划龙舟吃粽子便成为端午节的风俗。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赋予了端午节更深刻的内涵。
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来自天象崇拜。上古时代百越族视龙为图腾 认为五月五这天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在天的日子,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于是这天百越族民以划龙舟等民俗作为祭祀活动,一直流传后世。
23、端午节的来源与史上的百越族有关,那么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C) A、老虎 B、狮子 C、龙 D、恐龙
24、诗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忠魂是指(C) A、寇准 B、伍子胥 C、屈原 D、岳飞
25、在五月五日端午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的意义是什么?(A)
A、以祭祀屈原 B、喂鱼 C、粮食多了吃不完 D、贿赂河神避免洪涝灾害 解析: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26、公元前(A)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