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
一、地形图的含义
地形图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图件,是用测量仪器把实地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的。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 二、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1、图名: 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从图名上大致可判断地形图所在的范围。
2、图号:根据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 ①1:100万,纬差4°,经差6°; ②1:10万,纬差20′,经差30′;
一幅1:100万地形图可分成12×122=144幅1:10万地形图。
③1:1万,纬差2′30″,经差3′45″;一幅1:10万地形图可分8×8=64幅1:1万地形图。如:G-49-126-(45)
3、接图表:标示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
4、图廓:地形图边界,内有经纬度和纵横坐标(公里网)。
5、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 。 1 ? 数字比例尺 :如:1:10000, 10000
? 图示比例尺 :标上一个基本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实地距离。
6、地形图的方向:一般地形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右东左西。 三.地物符号
地形图中各种地物是以不同符号表示出来的,有以下三种: (1)比例符号 是将实物按照图的比例尺直接缩绘在图上的相似图形,所以也称为轮廓符号。 (2)非比例符号 当地物实际面积非常小,以致不能用测图比例尺把它缩绘在图纸上,常用一些特定符号标注出来它的位置。
(3)线性符号(半比例符号) 长度按比例,而宽窄不能按比例的符号,某种地物成带状或狭长形,如铁路、公路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宽窄却不按比例尺。
(4)地物注记 用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如地物名称、江河流向、森林类别等。
四、地貌表示: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称地貌。用等高线表示。 1、等高线的定义: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2、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的高程之差。同一幅图上,等高距相同。 常用的有: 0.5m 、 1m 、 2m 、 5m 3、等高线平距:图上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平距越大的地方坡度越缓,反之,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坡度越陡。 4、等高线的种类
首曲线:按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
计曲线:高程能被5整除等高线,加粗描绘; 间曲线:1/2等高距描绘,长虚线表示; 助曲线:1/4等高距描绘,短虚线表示。
5、典型地貌等高线
山丘和洼地(盆地) :闭合曲线,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丘,小于外圈者为洼地。或用示坡线来表示,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为山丘;从外圈指向内圈,为洼地。 山脊和山谷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峭壁和悬崖 :峭壁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等高线重叠。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等高线相交,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