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框架结构房屋的填充墙,与框架中语埋的拉结筋连接。
9、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为整砖丁砌层。在梁或梁垫的下面,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以及砌砖体的挑出层(挑檐、腰线等)重,也采用整砖丁砌层砌筑。
10、施工需要在砖墙中留职的临时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小于500mm;洞口顶部设置过梁。
(三)砖砌体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砖砌体材料建议采用实芯粘土砖(即本地砖),强度达到MU10.0以上。 2、砌筑砂浆应采用不小于M7.5的水泥砂浆。
3、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应控制在10㎜,允许偏差±2㎜,砌筑要求横平、竖直。
4、砌体灰缝必须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80%,竖向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70%。。
5、砌筑砂浆要随拌随用,一般温度下应在3至4小时内使用完毕,气温高于30℃时应2至3小时内使用完毕。超过时间的砂浆,不能应用于砌筑工程中。
6、砌筑勾缝要随砌随勾,应采用工具把灰缝中挤出来的砂浆往里轻推,形成凹形的灰缝沟并凹进墙面2㎜。
7、砌筑前要给砖块浇水,一般提前两天浇水,使砖块表面既湿润又没有浮水;禁止一边浇水同时一边砌筑;干砖和被雨淋湿的饱含水砖块绝对不能上墙;其它材料制作的砖块(如粘土砖等)不能与它混砌,因不同材质的砖块收缩率是不同的;砖表面粘着泥、杂物及浮灰等不清洁的砖块要清理干净才能用于砌筑。
8、雨天不能砌筑,因为砖块及砌体会被雨淋湿,影响砂浆与蒸压灰砂砖的粘结力,有时还会造成砌体的倒塌;砌筑时中途下雨,对新砌好的砌体必须采取覆盖措施,不能被雨淋湿。
9、防止松动。新砌好砌体在7天内要妥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砂浆与砖块松动。砌筑时发现砌体歪斜或砌筑不够平整时,要拆除重砌,不能用敲击砌体的方法进行砌体校正,因为这样会引起砌体松动,影响砖块与砂浆的粘结度。
10、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该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11、墙体抹灰砂浆要与墙体材料相匹配,采用蒸压灰砂砖的墙面最好采用抗裂砂浆进行抹灰,抹灰砂浆在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配合比,要随拌随抹,严禁
144
在砂浆硬化后重新掺水拌和后使用。
12、抹灰前要应清除砌体表面杂物,做到将要抹灰的面上无残留灰浆、舌头灰及尘土。一般在抹灰前两天,用软管或胶管、喷壶顺墙自上而下喷水。晾干或自然风吹干后,再在墙面刷一遍界面剂一天后开始进行抹灰。抹灰前应做好灰饼和护角,要严格控制抹灰层的厚度,一般抹灰层厚度在7~15㎜。
13、特殊气候条件下应加强砌体的养护和表面保护。 4.4.5基础防渗墙工程
本标段基础防渗墙工程主要为大坝和临时工程建筑物的松散透水地基的防渗处理工程。
4.4.5.1引用标准
(1)《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3)《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 174—1996); (4)《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T 5200—2004); (5)《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 5169—2002); (6)《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7)《钻井液材料规范》(GB/T 5005—2001); (8)《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 4.4.5.2基础防渗墙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导墙施工→泥浆制备→钻孔→挖槽→清孔刷壁→锁口管吊放→放置导管→浇灌混凝土→泥浆回收→拔锁口管
4.4.5.3基础防渗墙施工方案 1、测量放样
测量放线工作是施工中重要的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本标段工程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进场后,首先对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进行复核。在原基准点和水准点的基础上建立施工控制网。防渗墙施工段按需要在施工区内及区外施测建立1个控制网点,并根据此控制网点按设计图纸提供的防渗墙中心线特征坐标进行施测、放样防渗墙中心线。
145
2、导墙施工 (1)导墙制作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钢筋制安→立模→砼浇筑→拆模、内支撑 (2)导墙制作
导墙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防渗墙中心线设置的钢筋混凝土临时结构物。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或人工一次性挖掘成型。导墙拆模后,为防止变形,在导墙间加设横向木支撑。
3、泥浆制备
泥浆具有维护槽壁的稳定、悬浮携带钻渣和冷却、润滑钻具的作用,泥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下防渗墙的质量。因此,泥浆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稳定性以及抗水泥污染的能力。
本标段工程根据地质情况及所选用的抓斗性能,拟采用膨润土成品料制造泥浆,膨润土成品料由市场采购。泥浆的性能指标和配合比,通过现场试验加以确定。每盘泥浆制作时间不少于30min,膨润土材料所制的泥浆需停放24h后才能使用,泥浆池内泥浆应经常搅动,以保证泥浆性能指标均一,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规定。泥浆配合比采用:膨润土:水:Na2CO3=50:1000:1
新制膨润土泥浆性能指标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密度 浓度 漏斗粘度 失水量 PH值 性能指标 ﹤1.10g/m3 ﹥4.5% 32~50s ﹤30mL/min 7~11 试验用仪器 泥浆比重秤 漏斗计 PH试纸或电子PH计 备注 100kg水所用膨润土 施工过程主要控制:密度、漏斗粘度、含砂量。清孔换浆指标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4、成槽施工
槽孔开挖是防渗墙施工中的一到关键工序。根据地质情况及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采用“两钻一抓”的施工方法施工。
146
一、成槽过程遇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
根据地质资料表明,砼防渗墙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塌孔等意外事故。立即停止冲挖,并加大供浆量,保持液面稳定,或向槽内加倒泥粉,可立即进行土方回填,避免事故扩大。而后分析原因,探明情况,并提出处理方案,方可继续施工。
二、成槽过程质量控制:
(1)随时向槽内补充泥浆,保证槽内泥浆面不低于导墙0.3m,以利于槽内稳定。
(2)保证槽段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槽底大致平整。
(3)经常检查槽孔垂直度,槽壁垂直度偏差﹤0.5%,以防偏孔,斜孔等。 (4)当出现槽壁坍塌迹象时,如漏浆、导墙及作业面沉降,泥浆随同气泡向地面溢出等,应用粘土回填,待墙壁稳定后重新进行冲孔成槽。
(5)加强观测,若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妥善处理并通知设计、监理和业主。
5、成槽及清槽验收
在成槽过程中,为了把沉积在槽底的沉渣清出,需要对槽底进行清渣以提高地下防渗墙的承载力和抗渗能力,提高成槽质量。在清槽过程中,不断向槽内泵送优质泥浆,以保持液面稳定,防止塌孔。
清槽时应注意:
(1)内泥浆必须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且不低于导墙顶面0.3m。 (2)清槽时应不断置换泥浆。清槽后,槽底以上0.2~1.0m处的泥浆比重应达到相关技术指标要求。施工时设专人进行检测控制,检测仪器采用比重计、含砂率筒及粘度计。
(3)清槽完成后,会同监理及有关单位检查槽底沉渣厚度。检查方法通常用测绳测量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10cm。
6、混凝土灌筑
当清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后及时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是防渗墙施工成功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必须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和材料充足。
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施工,导管安放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砼采用2台JS500拌和机在拌合站集中拌制,砼输送泵输送。为保证砼浇筑质量,防止墙体夹泥渗漏,浇筑时必须使砼面均匀上升。为保证导管达到有效埋深,砼浇筑时,派专人
147
对砼的上升面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且每个单元(槽段)必须现场留置一组砼试块。
混凝土灌注质量保证措施:
(1)根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配置,搅拌。 (2)遵守灌注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3)严格控制槽内混凝土均匀上升,并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 (4)各工序必须紧密配合,确保施工过程连续进行。
(5)混凝土浇灌过程派专人测量混凝土面高度,确保导管达到有效埋深,并做好灌注记录。
(6)混凝土灌注过程必须严格控制防渗墙顶面标高。 4.4.5.4防渗墙施工过程检测控制
施工过程检测控制主要有泥浆质量检测、造孔成槽检测、混凝土灌注检测等项目。
1、泥浆质量检测:主要检查新造泥浆、槽孔泥浆等各项指标,控制泥浆比重、含砂率及粘度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造孔成槽检测:主要检查成槽垂直度及深度。由于抓斗上配备有纠偏监控仪表、探深测距等设备,操作工操作时适时处理,以保证造孔成槽质量。
3、混凝土灌注检测:混凝土灌注过程应控制混凝土浇灌的速度、混凝土面的高度以及浇灌过程的连续进行。确保混凝土浇灌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4.4.6帷幕灌浆工程
4.4.6.1帷幕灌浆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表面及裂缝填塞处理→造孔→清孔→水泥浆灌注→封孔→质量检查
4.4.6.2帷幕灌浆施工方案 1、造孔
灌浆前的钻孔为整个灌浆工程的首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故必须严格要求。
(1)在钻孔过程中,进行孔斜测量,并采取措施控制孔斜,孔斜必须符合规定。
(2)钻孔的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因故变更孔位需征得监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