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1.校理、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除此之外,解读辞赋成为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2.献纳辞赋的风气
汉代天子、诸侯王和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使得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并借助上层贵族的权势而聚集起来,推动了作家群体的生成。自武帝起,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许多文人因文才出众而备受青睐。
3.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
两汉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后汉的洛阳东观也是文人荟萃之处,许多著名作家曾在那里供职。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
1 / 91
www.100xuexi.com 4.游学游宦的兴盛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
二、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多元化。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豪迈的情怀,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加以艺术地再现。
2.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
汉王朝处于历史的上升期,汉代文人普遍具有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士人的宦达和君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3.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在抒发人生的失意和抑郁之情时,汉代文学也显示出历史上升期的特点:这些作品虽然表达了创作主体的幽怨和不满,但罕有悲观失望的没落情调。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文人所感慨的内容逐渐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
(1)西汉昌盛时期,失意文人感叹生不逢时,以“遇”和“不遇”为主题。 (2)西汉后期,文人的慨叹更多地集中在命运方面,由西汉昌盛期的重视外在情势、机遇,转到对自身命运的关注。
(3)东汉的衰落期,文人们则由功名未立而嗟叹生命的短促。 4.批判与赞颂的更迭
2 / 91
www.100xuexi.com 行高屋建瓴的反思。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
(2)武帝时期,文学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的得力承担者。
(3)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
汉代文学以对历史的批判发轫,经由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又以对现实的批判而告终。后期对现实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5.文人的独立和依附
和汉代文学所走过的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相一致,汉代文人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
6.从浪漫到现实
(1)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2)西汉时期的文人一方面对现实世界予以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幻想到神仙世界去遨游,以分享那里的欢乐,许多作品出现了人神同游、人神同乐的画面,人间生活因和神灵世界沟通而显得富有生气。
(3)进入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浪漫色彩逐渐减弱,而理性精神日益增强。 7.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1)五言歌谣大量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这种新的诗歌样式对文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意地加以模仿,于是出现了文人的五言诗。
(2)民间五言诗在文人五言诗的影响下,又日益走向成熟。
3 / 91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除诗歌外,汉代史传文学也留下了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融会的痕迹,《史记》《吴越春秋》都把许多民间传说写入书中,增加了这两部作品的传奇色彩。
三、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1.作家群体中的经师儒士
(1)两汉是经学昌明的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博士相继设立,经学大师层出不穷,宗经成为有汉一代的社会风气。
(2)汉代文学和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学作用于文学,文学也影响经学,二者彼此渗透,双向互动,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
(3)汉代多数作家都受过经学教育,他们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渗互动,主要通过他们得以实现。
2.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习气 (1)铺张扬厉的文风
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对事物进行罗列堆砌,不避重复,描写叙述过程中靡丽夸饰、多闳衍之辞。
(2)繁琐的解经习气
和汉代文学铺张扬厉风气相映成趣的是汉代经学的繁琐解读习尚,一经说至百余万言,解释经书上的五个字要用二三万字。
3.文学的浪漫性和经学的虚幻性
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汉代神秘化的经学为浪漫文学提供素材和动力,而神秘化的经学也借鉴了浪漫文学的精神和表现手法。
4.文学的重摹拟和经学的固守师法、家法
4 / 91
www.100xuexi.com (1)文学的重摹拟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汉代文学重摹拟,缺少创造性,许多文人不但摹拟前代的作品,而且同时代的文人也相互模仿。
(2)经学的固守师法、家法
汉代经学重承袭,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都是强调传授先师之言。汉代文学的摹拟风气和经学注重师法家法的习气互为表里,本质相同。
5.文学和经学的从繁到简 (1)汉代文学的由繁到简
①辞赋,从东汉中期起,大赋呈现衰微趋势,代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 ②正统的史传文学作品也出现由繁到简的趋势。
③从文学样式上看,短小精练的五言诗从附庸变为“大国”,最终取代了辞赋的文坛霸主地位。
(2)汉代经学的由繁到简
汉代经学的演变和文学类似,从东汉初期起,经学界悄然兴起删繁就简之风,解经文字大幅度精简。
6.经学典故、章句与文学创作 (1)经学典故与文学创作
在文学创作上,由于受经学的沾溉浸润,许多文学作品带有经学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表现,就是频繁运用经学典故。这种引经据典的风气始于西汉初期,大盛于东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章句之学与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要取得成就,就必须超越经学的樊篱,尤其要摆脱章句之学的束缚。汉代许多
5 / 9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秦汉文学【圣才出品】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