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1: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教育
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封建社会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础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利己主义
9,资金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生产阶段 1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1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c+v 1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1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
1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垄断价格
1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国际垄断联盟 1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
1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 19,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2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2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2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正确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2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楚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能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2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思能动性的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在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时间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2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形象性 3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真理具有相对性质 二、 多项选择
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细胞学说.狭义相对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律
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理在事先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时候哲学道理有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哲学和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律思想 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实行等价交换
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1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国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完全摆脱接收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三、 简答题
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后果。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1)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2).资本积累导致过剩人口的存在(3)资本积累导致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 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答:原因: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源泉:绝对地族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不相同,这是各国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时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四、 论述题
1.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即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以人为本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揭示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
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论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其本质就是资源配置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