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众所周知,约翰洛克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是《政府论》,主要探讨人在自然状态中拥有哪些自然权利以及政治社会如何保护人的自然权利。而他的《教育漫话》则主要探讨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运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培养礼貌、节制、勇敢、友爱等德性,是一部公民道德教育巨著。《政府论》似乎没有把教育作为其政治学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教育漫话》也极少明确将政治列为教育的主要服务目标。同时,洛克也认为教育的责任主体是父母而非政府,坚持政治权力与父权无涉。这样看来,洛克似乎是在主张政治与教育的分离。 但是,从《教育漫话》可以看出,他的德育的理念是培育自由、幸福、有德性的个人,是为政治社会培育合格的理想公民,他将公与私区分开又合理结合起来。因而,以其始终坚持的德育理念为起点,挖掘其德育思想的政治趣旨,体悟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极为必要。
一、洛克德育思想的逻辑体系
洛克德育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自由的德育理念
追求自由既是洛克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其贯穿始终的德育理念。首先,洛克强调自由是其余一切的基础,父母教育子女是为了真正保护子女的自由。人要成为理性的生物,必须拥有自由。在《政府论》上篇中他就肯定了人生而自由,那是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在自然法则范围内,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处理自己的财产,不必听命于别人或依赖他人的意志。 基于这种自由状态,洛克反对费尔默的父权即君权观点,论述了父母教养、规范子女的真正意义。其次,洛克认为自由受到道德纪律的约束,想要达到真正自由就要诉诸于道德教育。人的自由是指在对欲望的掌控之中所做出最好的行为,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它要受到道德纪律的约束。道德纪律的约束可以指导人们克制欲望,服从理性,做出最好的行为。因此,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要通过长期的道德教育。
(二)四位一体的德育内容
洛克认为唯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父母和导师应该利用教育的一切方法与技巧,把它内化到儿童心田里面。他提出绅士应该具备以下四种美德。
第一,理性是最基础的品行。理性是人区分动物的重大因素。人首先必须具有理性,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行为顺从理性的指导。因而,在儿童刚有知识,刚能懂事的时候就要趁早培养,决不能放纵孩子贪婪无德,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第二,礼仪是最尊贵的品行。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他强调礼仪对个人美德的重要性。正如斯蓬维尔所说,美德起源于非道德的礼仪训练,这种训练使人养成诸多待人处世的行为习惯。礼仪行为是美德的来源,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第三,智慧是最重要的品行。智慧能够使得一个人能干并有远见,能够专心致志处理他的事务。洛克所倡导的这种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生活经验相结合而来的。要培养儿童的智慧,应使儿童把精神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面,不要接近虚假与具有大量虚假成分的狡猾;应使它们习于真实,习于诚笃,服从理智和尽量反省他们自己的行为。 这才是儿童对智慧所应该做的最合适的准备。第四,勇敢是最有用的品行。他认为勇气抵抗我们所怕的危险和所感的灾
祸,是个人必备的德行,是别种德行的保障与支柱,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行。 要获得这种刚毅的美德,就要趁早锻炼他们承受痛苦,努力获得勇敢与果断。
(三)多管齐下的德育方法
自由是人生而有之的权利,但美德不是生而就有。要引导人们好好享受自由,真正追求长远的幸福,必须要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培养美德。洛克提出了多管齐下的德育方法。当然,洛克倡导的德育方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有机结合的。
其一,榜样示范。在各种教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 教育者与其给孩子订立名目繁多的规则,不如在实际生活中用良好行为规范感染孩子,使道德说教具体化,孩子通过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就可习得其中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其二,习惯养成。洛克认为能够使欲望听从理性指导的最有效手段是培养习惯。孩子的道德面貌通过言谈举止来表现,而言谈举止是习惯的最自然流露。因此,洛克提倡把道德说教与练习相结合,使道德规范习惯性的表现在行为中。其三,说服教育。洛克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应当用说理的方法让孩子学会思考,辨别德行与失误。洛克也不单是因为对家长或导师通常抱持的严酷训育方法怀有人道色彩的强烈反感,教他促使人们放宽管教;他对人的一贯看法跟往常一样,是建立在用清醒头脑来讲理之上的。 通过给孩子讲道理,引导孩子理性思考,理智对待道德问题,增强孩子道德判断力,提升了德育效果。其四,爱好名誉,惧怕羞辱,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有力制裁。对于管教方法的细节,洛克也有要求。不仅要宽严结合,慎用体罚和物质奖励,而且将重视名誉作为孩子追求德行的有效动机,也是最为理性的动机。
(四)有效的德育责任主体
在《政府论》中,洛克批评费尔默的父权理论,出于对暴政的警觉和厌恶,他将儿童教育的职责赋予了家长。只有父母尽心尽责的教育才能培养幼儿为真正理性和自由的道德人。洛克之所以认为父母是儿童德育最有效的责任主体,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其一,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教育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孩子从小就受到各种恶习和危险毛病的侵蚀将会影响他的终身。他们如果是经常跟不良的伴侣在一道,那么,哪怕你用尽世间所有的规则,使尽一切想象得到的惩罚,还是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德行。 学校里学生众多,性格迥异,教师根本无法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儿童的心理特性,更不能因材施教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其二,洛克虽然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不足,比如:孩子缺乏伴侣,缺乏健康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但是,他认为孩子日后自然会克服这些弊端。父母要理性思考和衡量,注意与孩子亲近,建立起友谊,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德行。
二、洛克德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对于洛克的德育思想,我们应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进行分析。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中西方的道德教育各有优点和弊端,必须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才能使其优秀的思想内核为我们所运用,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尊重受教育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洛克始终坚持的德育理念是为了人的自由,增进人的幸福。而在当今越来越重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被渗透到各个角落。然而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注重传授知识,注重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关心极少,从而缺乏心灵的沟通,这样的教育必然造成学生厌学情绪高涨。基于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把其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对学生的性格、思想认知进行观察,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开展教育。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落实品德行为规范
洛克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性,把品德规范落实为一种道德习惯。德育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养成各种道德品行,必须通过实际生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法多以灌输为主,往往使受教育者感觉空洞的说教,枯燥而乏味,很难将课堂的品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习惯。一种非内化而仅独立于主体主观意识之外的具有强迫性质的道德教育方式,使得接受主体不但没有自觉吸纳教育内容的动机,反而有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和生活中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发现现实与理论的对应点,让人们意识到这种联系。将现实因素引入理论之中,又将理论引入现实生活。 也就是说,教育者要注重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将课堂灌输的品德规范付诸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并且,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内化思想品德规范的效果。
(三)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共担思想政治教育重任
洛克极力贬斥学校德育,强调家庭教育是最好最安全的方法,认为只有父母尽心尽责的教育才能培养幼儿为真正理性和自由的道德人。但是,洛克贬斥学校德育一无是处的思想有一定局限。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形成家庭和学校的相互支持与配合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引以为鉴,才能走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5+2=0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就家庭而言,家庭作为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然而现在许多家庭中,家长白天忙于办公桌,晚上忙于麻将桌,忽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忽略他们自身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儿童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行为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心理上极为依赖父母,这就使得家长的一言一行容易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发展。因此,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以健康合理的生活行为规范影响孩子品行的良性发展。就学校而言,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生活中度过的,学校的集体生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等都是思想道德教育特有的实施渠道。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容忽视的渠道,所以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围更大,路径更广,责任更大。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沟通,有机配合,共同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