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在中间:以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在结尾处: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这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评论写作步骤了。
第三轮:
继续背诵,总结,补充。这个时候你已经对考点非常熟悉了,也知道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哪些是不常考的,甚至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可以多参考指定书目以外的资料,提炼和综合出多种观点以备作答。这时候可以按照题型的方式去整理笔记,整理出来再次背诵,这次相对来说主要整理的就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了,知识点应该是你之前做的工作,而现在这个主要是针对于你答题方式的积累,当你具备了完整的答题体系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答题速度自然也会提高,如果一旦出现考场上遇到不知道如何答的题就可以按照自己总结的套路进行答题。
在这边插一个题外话,不仅是这些专业课,其实公共课的真题也是需要多刷一些的,但是多刷也并不是没有技巧,无脑的刷数量,比如公共课英语部分,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题目很多,乍一看起来好像题目没有规律可言,但其实出题人也是有局限性的,题目的设置与考察也都有类似的地方,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其实可以利用题目中的解析去做一个梳理总结,公共课政治在做《政治新时器》的时候,也是有需要梳理的,一些题目在设置上是有出题人偏好的,这时答案中就会有体现,体现出哪一个知识点是重要的,是常出现的,所以也建议和英语一样,多看解析,找出适用于自己做题习惯的规律。
另外对于大纲没有提及的知识点,考的非常少,一般来说不会考大纲没有的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复习时还是将这些内容都看看,因为看到所有的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搭建整个知识脉络,有助于理解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当然这些不是重点,只需要做简单了解即可。
在这里谈一下关于文学素养的问题。因为很多考文学方向的师弟师妹总是担心自己文学底蕴不够或者没有文学天赋,我可以给大家打一剂强心针。师姐是四大名著一本都没看完过的人,而且写作水平也很差,所以一开始复习我也有跟大家一样的担心。但是复习下来,发现即便是文学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东西也可以具体的方法来提。对于一些开放性的大题而言自然需要开放性的思维,这是你平时积累的过程,而所谓对文学的悟性也是可以大量阅读来得到提升,在空闲时候多看一些相关的文章,提升自己的感觉,在做题的时候只需要根据套路来就可以了,当然这样的分数就相对来说比较平常,而对于小题而言多是背诵的知识点,只要认真背了就没问题。
关于专业课的难度其实没有重要的区分界线,有的人可能擅长背诵,而有的人擅长理解,所以每一科对于个人而言难度系数也是不同的,我感觉文学基础就比较难,其他三科成绩都很好,唯独这一门分数低。而专业课题型的改变也是有的事情,对此不必惊慌,要知道大家都一样,但是话说回来不管怎么样考,知识点肯定都是书上存在的,例如:(1)《左传》是中国第-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
孔子《论语》里的名言。(4)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5)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6)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7)《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8)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9)莎士比亚戏剧特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喜剧和悲剧的结合;善于处理题材点石成金;戏剧人物丰富多样富于个性化;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10)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浪漫主义即是释放并表现自我这股潮流的文学折射。特征:富于浪漫的想象注重表达主观感受强烈讴歌情感,特别是爱情注重人性对比。
所以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也要做好题型和出题方向变化的心理准备,这种情况还是相对比较少的。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如果出的题目你之前见到过,知道其大致所指但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性内容,那么就用联想法尽量引申。也就是说,就是当你做不到对某一名词进行直接而清晰的阐述时,就通过与该词有关联的其他有效信息来解释它。可以把这些相关信息整理成完整的书面语,适当地予以补充,并加入自己的见解。这样做的话,即使对题目不是特别熟悉,也不至于没话可讲,不过这种情况不会经常发生,像评论写作的题目还算是比较常规的,例如:
另一种情况处理起来就比较粗暴了,对于压根没见过题目,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就先跳过把,毕竟再想也是浪费时间,遇到完全不会的题目我是建议直接跳过,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想也想不出来啊……不过有时间还是要写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文学基础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名词解释就不说了,基础知识学好了大体可以应对考试。简答题由于分值介于另外两种题型之间,所以我建议在简答题部分不要用过多时间,作答时直接根据题目的要求呈现要点,抛出结论,做到观点清晰,逻辑顺畅。而对于论述性的题目就比较有开放性了,需要有发散性的思维,这是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的,比如下面这些习题就体现出开放性,要运用学过的知识的综合去答:
接下来主要说说大题怎么答。
这个就很重要了,毕竟大题是整张卷子的核心,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
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何谓体系?就是你学到的知识不是零散的一堆,而有着内在的关联。一个概念有其发展流变的历史,它不会凭空地被某个时代的某位学者提出来,正是在观点的不断更新中,才有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每一次观点的提出都会经历几次转向,关注的核心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到其发展,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只有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的题目形式。知识体系好比基础、宝库,我们在答大题时要做的就是从里面取东西,为己所用。总之,不要重复一个个孤立的观点,而要知道它们的“来龙”和“去脉”。做这样的工作确实有难度,但很有必要去做。因为大题考察的是论述的能力,而每个观点都是通过它与其他观点的差异才凸显自身的。从历时层面,将其发展形成过程交代清楚;从共时层面,通过比较对照彰显其自身的独特性。做到这两点,可以说差不多就“论”清楚了。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使自己的论述更具象。
对于我们的专业课来说主要就是记忆性的东西,然而如何快速记忆呢,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小经验,我们识记的资料不是面面俱到的教材原本,而是经过筛选的资料和笔记。我用的是研教新版的资料,真的很方便,有对知识的梳理,也有对题目的详解,很容易看懂。
关于怎么做笔记,具体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来,方便自己背诵即可。至于要怎么记忆,千万不要等到最后两个月才开始背,这点大家应该都清楚。在考试前至少要记忆三遍。个人认为,刚刚接触新知识的那个时间段是很关键的,建议边做笔记边背,然后隔三岔五地回头看,这样记忆不容易忘,大家可以试着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设定背诵记忆的时间。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我们的笔记中关于某个大问题的若干小问题的记录不是集中的,也就是说好几个问题都在围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