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24年(上)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关于学前教育任务最准确的表述是( ) A.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B.促进幼儿身心快速发展 C.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D.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答案】D.我国学前教育的任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通过对适龄儿童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时,合理的做法是( ) A.要求幼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唱歌 B.鼓励幼儿用最响亮的声音唱歌 C.鼓励幼儿唱八度以上音域的歌曲 D.要求幼儿用自然声音唱歌
【答案】D.《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要求幼儿能用自然、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3.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情绪体验( ) A.羞愧 B.伤心 C. 害怕 D. 生气
【答案】A伤心、害怕、生气都是婴儿期最初的基本情绪体验,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属于更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
4.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协商处理玩伴关系,主要考察的是( )
A.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B.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C.幼儿的规则意识 D.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答案】B主动协调处理玩伴关系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体现,同伴交往属于社会性交往的一种。
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A.信任感 B.主动性 C.自主性 D.自我同一性
【答案】C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讲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5—3岁,第二阶段是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所以幼儿在1—3岁形成的人格品质是自主性
6.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多种发声玩具,小班幼儿在摆弄这些玩具时( ) A.能概括不同声音产生的条件 B.对声音产生兴趣,感受不同的声音 C.能描述出玩具是怎么发声的 D.能描述出不同玩具发声特点
【答案】B《指南》中提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7.在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恰当的做法是( ) A.引导幼儿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高矮、粗细等 B.引导幼儿识别常见事物的形状
C.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说出总数 D.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答案】A《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应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 8.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 A.发展幼儿的艺术技能 B.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 C.丰富幼儿的艺术知识 D.拓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答案】B《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9.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教师资的方法是( ) A.讲授制 B.五指活动 C.感官教育 D.艺友制
【答案】D艺友制源于陶行知。艺就是教学艺术,友就是朋友,学生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老师,边干边学。凡用朋友之道探讨教学艺术便是艺友制,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合一。 10.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 A.儿童的深度知觉 B.儿童的计数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儿童的守恒能力
【答案】C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婴幼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
调节负面情绪的策略:
1.转移法。成人可以用新颖有趣的玩具或者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渐渐平静下来,将注意力转移到使其能产生愉快情绪的事情上来。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冷却法。成人在幼儿情绪激动时,给予适当的劝解或暂时不理睬,待幼儿冷静后再跟他讲道理。
3.代币奖励法。成人可以用小红花等作为代币,让幼儿知道情绪很快平稳下来,就会得到奖励,从而使幼儿正面情绪得到强化。 12.简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职责。 【参考答案】
1.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熟悉《纲要》和《指南》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保教工作。
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做到关心、细心、耐心,不偏爱,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3.保育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认真执行幼儿园各项教育常规及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定期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4.教育活动。认真及时制订活动计划,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因材施教。
6.家园合作。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定时和每个幼儿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和家长商议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工作。 7.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为什么要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请结合实例分别说明。 【参考答案】
(1)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进行学习,既是幼儿思维特点的要求(幼儿时期的典型性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也是学前教育直观性原则的体现。它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加深幼儿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和形成具体的概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组织社会活动“多彩的民族”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少数民族的服饰、发饰,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2)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既体现了杜威提出的“做中学”,也是学前教育活动性原则的体现。幼儿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发展其智力。比如,为了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让幼儿探索沉浮的原理,可以为幼儿准备大树叶、纸船、橡皮泥、塑料瓶盖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3)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是由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幼儿认知水平较低,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通过感官和动作,来获取直接经验。比如,在组织语言活动“春天来了”,就可以引导幼儿去户外感受春天的景色和变化,加深幼儿的体会。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问题: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①中班幼儿开始遵守规则。4—5岁的儿童能够遵守日常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
②3岁以后幼儿的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开始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此时的幼儿不仅要求自己遵守相应的规则,还会要求同伴掌握相应的规则,所以当同伴不遵守规则的时候,幼儿就会出现告状的行为。
③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幼儿产生相应的情绪。所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比较突出。
(2)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的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有鲜明的不同情绪,道德感的发展趋于稳定。②大班幼儿个性初具雏形有了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变化明显减少,做事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