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般和轻微级缺陷修复率根据实际情况达到95%以上。 2.1.3测试完成准则 主要质量属性 正确性 详细要求 能够防止脏、废数据进入数据库;从接口读取得数据正确无误。 系统有较强的容错性,能够保证在出现非预期状况下正常运行 系统在不断电情况下持续工作。 系统无单点故障。 系统具有动态负载均衡处理能力,保证用户享受最快的信息服务。 响应性能:要求一般操作响应时间<5秒,复杂操作响应时间<20秒 数据存储时间:要求数据库用户设置详细信息在线长期保存,系统数据详细信息要求在服务器中长期保存。 提供方便的系统安装程序,系统服务器安装配置方便易操作。 提供友好、方便的功能界面。 尽量减少用户输入信息量,提高数据信息共享程度,提供方便的帮助信息。 提供足够的软件说明文档,配图表说明 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同时对关键数据采取访问权限限制。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保证用户、系统业务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完整性及不可抵赖性。 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符合安全标准,提供管理、监控和故障处理等功能。 采用操作员登陆身份认证机制,进入系统采用密码认证进入,建立完整的日志记录,服务器脚本进行加密,使用户无法看到网页脚本源代码,防止伪造身份人员冒用系统资源。 系统应有良好的横向和纵向扩展能力,可以通过提高服务器主机的性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 系统具有灵活性、可伸缩性,保证功能模块随系统结构和业务流程发展变化灵活组合和扩充,可迅速灵活扩展新业务。 各模块负载能力及整体负载能力应可平滑扩展,新功能模块的增加应不影响现有模块的运行。 保证系统与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支持手机主流操作系统和分辨率自适应 保证在多用户并发情况下,系统能正常运行 健壮性 可靠性 性能,效率 易用性 清晰性 安全性 可扩展性 兼容性 可移植性 抗压性 依据标准
本次测试中测试文档的编写、测试用例的编写、具体的执行测试以及测试中
各项资源的分配和估算,均以各子系统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为标准,软件的执行以系统逻辑设计构架为依据。 测试过程
开始系统培训/了解系统编写测试计划制定测试需求测试需求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说明书测试执行测试记录缺陷记录测试总结测试分析报告结束
2.2 测试围
制定本次项目测试围的依据为: ? 各子系统所包含的功能
? 同XX公司该项目负责人特别确定的测试围 要测试的子系统: 测试容 功能测试
测试围 ? XX子系统
? XX子系统 ? XX子系统 ? XX子系统 ? XX子系统 ? XX 性能测试 一、模块 两个子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1、XX子系统 2、XX子系统 二、数据量 以XX数据库中存在十万条XX记录为标准,测试如下性能数据: 1、新XX数据入库性能 2、修改XX数据 3、XX功能性能 三、硬件配置 不同硬件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一般配置的性能(CPU:PⅢ 667、存128M) 2、在一般配置的基础上增加存后的性能(CPU:PⅢ 667、存256M) 3、在一般配置的基础上升级CPU后的性能(CPU:P4、存128M) 不测试的模块:
模块 XX子系统 说明 不测试XX子系统的功能,但是要测试XXXX是否正确 XX功能
该功能不做测试
XX功能 XX功能 该功能不做测试 该功能不做测试 2.3 风险分析
1、测试人员对系统熟悉程度的风险:
参与本项目的测试人员都是第一次接触该类型系统,在经过短期的系统培训后,仍然有可能没有完全掌握系统的业务细节,这将在后面的测试设计和测试执行工作造成一些测试逃逸现象(即一些要测试的方面没有测到)。
2、系统资料方面的风险:
本项目被测试的系统没有完备的开发文档,测试人员做测试设计时能够参考的只是使用手册和训练手册,以及通过培训和初步使用后对系统的了解,可能导致测试人员在初期无法全面地对系统进行深入的测试。 3、时间方面的风险:
本次项目时间只有一个月,却要完成测试规的制定、整套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一轮完整的测试,时间进度非常紧,可能导致测试设计工作不够完善。
第三章 测试方法
3.1 里程碑技术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整个测试过程分为几个里程碑,达到一个里程碑后才能转换到下一阶段,以控制整个过程。 我们将整个测试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里程碑: 里程碑 完成标准 系统培训: 1. 对于本项目所有需要测试的系统的培训完成 2. 测试人员已经对所有被测系统/模块进行了使用,了解了被测系统的具体功能 测试需求: 1. 所有具体测试围已确定 2. 测试需求制定完成 3. 所有测试需求得到客户认可 测试设计: 1. 测试用例已覆盖所有测试需求 2. 测试用例设计已经完成 测试执行: 1. 所有测试用例被执行 2. 发现的缺陷都有缺陷记录 3. 测试过程有测试记录 结果分析: 1. 完成测试分析报告
3.2 测试用例设计
本次测试的测试案例,是在经过系统培训后,由测试人员根据客户对系统的介绍和自己对系统的理解按照系统层次结构组织编写。 ? 本系统案例的编写采用黑盒测试常用的分析方法设计用例;
? 对于每一个测试用例,测试设计人员应为其指定输入(或操作)、预期输
出(或结果);
? 每一个测试用例,都必须有详细的测试步骤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