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受主观意志所左右,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便不难发现: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2) 会计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的会计是根本不存在的。(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推动会计发展的基本力量。
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企图逃避哲学指导的做法是幼稚和不可想象的。特别是象会计科学已经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如果再不寻求哲学的帮助,就难以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也就难以把会计实践水平提高到一个的新高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把本文视作一篇探讨会计哲学问题的文字,倒不如说笔者在下力倡导在会计研究中使用哲学方法更为合适。 系统论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及传输诸环节,都不能孤立进行。例如,收入必须联系费用才能确认,费用必须联系受益对象才能合理分配,会计报告必须联系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才能发挥效用,如此等等。此外,现代会计的预测和决策,更是建立在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之上,预测和决策表现为人们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探究,而未来是与现在和过去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只有深入地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趋势,预测和决策才能变成科学的活动,其结论也才能有效地指导未来经济活动的开展。 系统的观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等特征。系统的运行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从系统与环境、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中,揭示系统的性质和规律,达到系统的最优化;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系统作为一项工程进行管理。会计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对会计学的反思必须把握系统的观点。
财务管理的特点:它是一种价值管理主要利用资金,成本,收入,利润等价值指标,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运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手段来组织企. 业中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它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要素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
(二)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
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事实上,企业内部各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因此,财务管理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财务管理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可迅速地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
矛盾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而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力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运用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点来观察会计理论和实践,需要着重把握三点:第一,正确处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分析事物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考察决定其特殊本质的特殊矛盾。《企业会计准则》体现了这一点,它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主要就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以及会计报告作出的规定,这是会计工作矛盾的普遍性。具体准则对具体核算的方法和步骤等作出了规定。阐明了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准则,这是会计工作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统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新财务会计制度在科目的设置上,强调了会计科目的统一、科学和规范,这是矛盾的共性。但是怎样具体核算,也有其特殊性、个性,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的特点选择具体的核算方法。第二,要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会计工作中要贯彻两点论中的重点论思想,贯彻重要性原则。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的使用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重点说明。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则可以适当简化会计核算。合并反映。坚持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局的基础上保证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会计工作。系统是世界联系的普遍形式,用系统观念来研究会计工作,有助于加强会计管理。企业资金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的各种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全面地反映和监督资金运动状况,必须有会计预算、会计决策、会计核算、会计控制、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等各种会计行为方法,这些方法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没有会计预测就不能进行会计决策,没有会计核算也就谈不上会计控制,而会计控制则寓于会计核算之中。没有预测、决策和核算,也就没有会计分析和检查,而会计核算和监督贯穿于会计行为的全过程。矛盾的观点。矛盾是客观的、矛盾是具体的、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既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普遍存在的, 特殊的,具体矛盾必须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矛盾体系中有众多矛盾,其中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要的矛盾方面和次要的矛盾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 运动论
任何一种物质都处于运动之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会计是以特定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的,资金是企业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运动是它的本质特征。会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利用货币来全面揭示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违背资金运动规律的账户体系和会计方法必然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资金运动是经济活动的价值表现形式,是六大会计要素的抽象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的数量关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某一时日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收入、费用、利润三者的数量关系为:利润=收入-费用,是一定时期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各会计主体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是否顺利进行,是否有效,都可以通过各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表现出来。
我们用哲学观来认识资金运动的规律,具有以下基本内容:(1)资金形态变化。它沿着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这条路线循环往复,周转不息。(2)资金处所变化。表现为从外部投入企业资金,即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并在供应、生产、销售部门之间流动,一部分资金按规定退出企业。(3) 资金结构变化。表现为企业筹借资金渠道变动而使资金来源结构发生此增彼减的变化。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市场需求,经营管理和科技运用的变动而使资金占用结构发生此增彼减的变化。(4) 资金数量变化。资金数量变化规律是,资产(成本、费用)类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类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5) 资金特殊变化。表现为在一定时点上资产与负债加所有权者权益的相对平衡,相等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断被新的量所代替则是绝对的、经常的。认识以上资金运动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正确筹措资金,合理地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展是事务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过程。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呈现渐进性和飞跃性;发展是按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呈现前进性和曲折性。例如,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从描述性方法到规范性方法再到实证研究方法,会计学从传统簿记到财务会计再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化,这都表现了会计学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思路 3.5财务管理目标
追求“真”带来“实”---经营透明化 真的哲学定义
财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会计实践中的会计信誉危机问题
我国的会计学研究在1990年以前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指导,从1991年开始,会计界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注重对西方经济学的吸收。虽然经济学是解释会计现象的一种工具,但由于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个人功利主义的”,它对于客观存在的利他主义熟视无睹,而且,还有经济学家断然否定人的利他性,甚至认为经济学讨论道德问题是“不务正业”,主张经济学“不讲道德”(张曙光,1999)。这种价值观导致了人格扭曲和社会价值导向偏 颇,最终导致了会计信誉危机的出现。.
会计实践中的会计信誉危机问题可以通过会计管制来解决,而会计管制要从“自我”和“超我”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另一方面强调会计人的人文追求,运用伦理道德的作用,陈国辉等认为会计中伦理道德的考量主要在于会计行为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和失序,会计伦理秩序可以看成是利益相关者在特定冲突的逼迫之下不断反省而逐渐达成的共识,是一种实践的明智。文中还构建了一种包括四个层次的会计行为道德体系:法治伦理层、制度伦理层、美德伦理层和终极信仰层(陈国辉等,2003)。
会计信誉危机的解决,最根本的措施还是用人文精神规范会计这门学科的发展,既可以从西方的人文哲学中寻求一种价值依据,也可以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探寻。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先生曾说,像儒学这样的哲学,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从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可见,会计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人文精神的规范,否则,会计学也会走向“异化”,给社会造成“灾难”。 (二)会计学中的信息质量问题
会计学被作为探讨会计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应用科学(学科),研究者采用一定的会计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主观观察、思维、分析,并得出符合逻辑性结果,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会计实务、会计与所处环境的关系、从事会计工作的人的行为、意识以及会计活动产生的信息和对会计信息的判断。会计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发现会计活动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规范会计活动为人类服务。会计学对各种会计活动探讨的规律性通过各种会计信息反映出来,会计信息的质量一直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必须解决但却始终困扰会计界的难题。 目前一般都是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等方面探讨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对策。而提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会涉及到会计信誉危机问题解决中的人文精神规范;而提到会计监管,必然涉及到要从现象和形式中去把握监管的对象,以系统的观点、信息的观点和控制的观点,发挥监管部门的主观能动作用,认清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根源,进而能够抓住根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见,解决会计学中的信息质量问题,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认清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经营透明化原则(会计实学)
追求“善”带来“福”---企业价值最大化 善的哲学定义
福善相依对企业的启示
企业的福是员工的福、股东的福、客户的福。 追求“美”带来“常”---社会效益最大化 美得哲学定义 美在企业中表现
品质完美追求、服务的完美追求、管理的完美追求、文化的完美追求 美带来常
完美成为艺术,成为“道”,可长久流传。立德立功立言可不朽。海尔的商业案例入选美国mba教材 真、善、美的关系 4 财务管理哲学框架的关系 财务管理大树论
财务管理哲学框架可以简而言之为四个方面,八个字即“基础、活动、思想、目标”。基础为“根”,是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根深才能叶茂,根粗才能干壮;活动为“干”,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的规模大小、业务复杂程度决定了树干的粗细;思想是阳光,大树在光合作用下茁壮成长,财务管理在哲学思想光辉下前进;目标是本,是企业和财务管理追求的终极之所在---经营透明化(真)、企业价值最大化(善)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美)。 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人生价值追求 5 结论和局限性。 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归纳整理出财务管理实践中十二哲学原则,对指导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系统性提高有重要帮助。
本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由于时间有限,水平有限,理论框架难免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另外对财务管理工具没有进行讨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
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今后必将改变财务管理现状,将以前人力所不及的领域引入计算机处理,在财务管理哲学的指导下将极大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 论文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通过---三月底:继续搜集补充文献,并进行研读,在其基础上修改、完善、细化论文大纲。
三月底---四月底:完成论文初稿。
四月底---五月中旬:与导师沟通,请导师进行初稿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月中旬---五月底:完成修改稿。
五月底---六月上旬:与导师沟通,对修改稿审核,并完善修改稿。 五、 参考文献
邬昆如等,哲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于玉林,现代会计哲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的实学,东方出版社,2011 司马小,哲学对会计学的反思 会计准则 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