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综合测试(四)〈第七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等位基因a
B.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C.基因突变都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不能通过基因突变获得;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2.农业生产上常常需要进行作物育种,以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下列有关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作物育种中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B.只有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采用克隆的方法培育作物品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D.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都是经花药培养得来的
解析:杂交育种时间长、工作量大;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不是缩短育种年限的唯一方法;克隆是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但其并不是经花药培养得来的。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均能得到纯合子
B.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的过程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 C.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故它们都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例如四倍体生物AAaa的单倍体可能为Aa,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AAaa为杂合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的过程中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并没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没有实现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一般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变异才能遗传给后代。
4.右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
A.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的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
B.②过程是α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C.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中对应的碱基是GUA,则tRNA中相应碱基是CAU;②过程为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会导致某些性状的改变,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因为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化;而有时碱基对的替换则不会导致性状的变化,因为密码子存在着简并性。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人工诱变育种能够改变基因结构,且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可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状的水稻品种
C.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D.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一种育种方法,它能改变基因结构,但有利变异较少,需要处理大量材料,不能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故不能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状的水稻品种;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紊乱;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但也有少数会出现优良性状。
6.人类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性染色体模式图如右,在同源区的相同位置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红绿色盲、外耳道多毛症基因分别位于Ⅰ、Ⅱ区段 B.存在于同源区段Ⅲ的基因在遗传时没有性别差异 C.就一对等位基因而言,不同区段其基因型种类有所不同 D.判定基因所在性染色体的区段,需用隐性个体作母本测交
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Ⅰ区段,外耳道多毛症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其基因位于Ⅱ区段,A正确;存在于同源区段Ⅲ的基因在遗传时有性别差异,B错误;就一对等位基因而言,不同区段其基因型种类有所不同,如位于Ⅱ区段可表示为XY,位于Ⅲ区段可表示为XY,C正确;判定基因所在性染色体的区段,需用隐性个体作母本测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D正确。
7.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C )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传递 B.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解析: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8.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图所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BB
B
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
C.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1/4 D.粉红棉M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1/4
解析:太空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由图可知,粉红棉M是由
于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形成的;若用b表示染色体缺失的基因,则bb×bb→bb(全部为粉红棉);粉红棉bb自交,得白色棉bb的概率为1/4。
9.研究人员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DNA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甘油三酯含量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关于该项研究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
C.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 D.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
解析:分析文字信息可知,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可传递给子代,A正确;敲除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DNA片段是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由此可以推测,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B正确;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的血甘油三酯极高,可能是该DNA片段上的基因具有促进甘油三酯分解的作用或抑制甘油三酯合成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推测,对基因功能进行研究时可以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C错误、D正确。
10.二倍体植物甲(2n=18)和二倍体植物乙(2n=18)进行有性杂交,得到F1不育。若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的顶芽形成植株丙,丙开花后能自交获得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植物甲和乙都是二倍体生物,且体细胞中都含有18条染色体,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若甲和乙杂交得到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来自甲的染色体全部丢失,而乙的染色体全部保留,则继续发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
C.F1植株丙发生的染色体变化,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由于甲、乙杂交的后代不育,即甲、乙存在生殖隔离,故甲、乙不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受精卵中包含来自甲的9条染色体和来自乙的9条染色体,当来自甲的染色体全部丢失,则只剩下来自乙的9条染色体,含有乙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单倍体,B正确;植株丙染色体数目加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殖隔离的产生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不能说明新物种形成,A正确;
-
--
----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B正确;“骤变式”产生物种(多倍体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12.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该种群中控制尾羽长短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C.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D.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解析: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如图所示为RNA干扰(RNAi)的机理:外源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Dicer核酸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切割产生的双链siRNA片段整合进入RISC蛋白(含多种酶)中形成复合体。RISC复合体弃掉双链中的一条,用另外一条链来定位并且摧毁互补的外源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