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调研模拟测试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30分)
1.请在下面的方格内临摹下面的正楷字或行楷字。(4分)
▲ ▲ ▲ ▲ ▲ ▲ ▲ ▲ 2.用诗文原句填空。(8分)
(1) ▲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 ▲ 。 (李白《送友人》) (3)选贤举能, ▲ 。 (《礼记·大道之行也》) (4) ▲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5)已是黄昏独自愁, ▲ 。 (陆游《卜算子·咏梅》) (6)“鹏”的形象深深影响着后世诗人。从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到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都自庄子《逍遥游》中“ ▲ ”一句对于大鹏乘风上天的描述。
(7)《卖炭翁》中真实反映老翁的悲惨境遇,表现其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 。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寒噤( ▲ ) 蛮横( ▲ ) 名fù( ▲ )其实 接zhǒnɡ( ▲ )而至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马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作者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C.《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
D.《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5.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D.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热情。
6.学校组织“名著伴我成长”的演讲活动,读下面的演讲稿,完成相应任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演讲稿(节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才能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真正的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但我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的。保尔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保尔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这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历练与考验,坎坷与起伏,锻造了保尔钢铁般的信念与意志。仍记得,在纷飞的战火中,几枚弹片留在了身体里,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退缩; ①▲ 。保尔虽多次遭受磨难,他却一直向前,向前。保尔除了具有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他还有温情的一面,比如 ②▲ 。正是通过这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
(1)开头画波浪线部分运用哪些手法增强演讲的感染力?(4分)
▲ (2)为了增强说服力,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结合原著在①处再补充一个材料。(2分)
▲ (3)演讲中说“保尔还有温情的一面”,请在②处补充一个体现保尔“温情”的事例。(2分)
▲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7分) 【古诗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诗人面对 ①▲ , ②▲ (①②处填四字主谓短语),雨脚如麻,丧乱少眠等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 ③▲ 情怀。(4分)
【古文阅读】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
④
①
②
③
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白土。②匠石:名叫石的工匠。③斫:砍,削。④斤:斧。⑤质:对象,对手。⑥夫子:指惠子。
⑤⑥
8.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断两处,2分)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 (2)请循其本 ( ▲ ) ..(3)顾谓从者曰( ▲ ) (4)臣则尝能斫之 (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2)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 11.甲文由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构成,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其实是他 ①▲ 心境的
投射与外化;乙文中匠石与郢人的关系喻指 ②▲ ,表现了 ③▲ 。(3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2~14题(10分)
【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乙】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节选)
竺可桢
本校以时局之影响,奉令西迁,自赣桂,今日得在宜山正式开课,旧学生皆已到齐,新生人数骤增。当此抗战形势日紧、前方牺牲惨重的今日,国家犹费巨款而维持若干大学,一般社会已有责备非难之声。此虽由一般人不明高等教育作育培本之重,然我们反躬自省,正应借此种批评,以增进其责任的自觉,共作加倍的自策。必如何而后能培植真正之学问技术,将贡献国家,无负国家作育之至意,与社会期望之深厚,正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应深省力行者。而在今日艰苦流离之中,将欲增进自觉自奋,尤觉应回溯古先哲志士之嘉言懿行、丰功伟绩,
以资吾人之矜式。因地思人,我觉得王阳明先生正是今日国难中大学生最好的典范。 阳明先生生于余姚(生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世宗嘉靖七年,即西元1472~1528),在浙江本省讲学之外,其一生事业在江西、广西两省为最大,又谪居贵州两年,也去广西不远。今日广西省的境域,多是先生遗惠所在之邦。今浙大以时局影响三迁而入广西,正是蹑着先生的遗踪而;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我们正不应随便放过,而宜景慕前贤,接受他那艰危中立身报国的伟大精神。
以理学知名的学者,往往有他的应世的学识和彪炳的事功;他所讲的学问,又很多为无论科学专家或事业家所都应体验实行的。真正的理学不但不迂阔,并且有许多话是切合人生实用的。专家专其所学,果能再诵习体会古人立身处世之微言大义,最是有益于为学与做人之道。而阳明先生才高学博,无论在学问、道德、事业,与其负责报国的精神,都有崇高的造就;在此国家蒙难学府播迁之中,他那一段艰苦卓绝穷而益奋的精神,更是我们最好的典范。我们在迁校以后,起居生活当然不能如平时的舒适,又因家人离散与经济的困难,心理上不免生一种不安的现象。然这次民族战争是一个艰苦的长征,日也许更要艰苦,我们不能不作更耐苦的准备。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阳明先生平桂乱与谪贵州,正是赖非常的艰苦成全他,结果果然动心忍性,增长他的学问,造成他的伟大。诸君都受高等教育,是国家优秀的分子,也是国民中幸运的人;当然都要抱定以艰苦的环境“增益其所不能”为目标,而准备担当国家许多“大任”。这就不能苟且因循,而应以阳明先生的精神为精神了。
〖注〗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师生离开杭州,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到贵州省遵义、湄潭。本文是1938年11月竺可桢在浙江大学西迁至广西宜山时的开学演讲词。
12.甲乙两篇演讲词所表达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 13.乙文说“应以阳明先生的精神为精神”,请概括王阳明有哪些精神。(2分)
▲ 14.甲乙两篇演讲中,演讲者对王阳明所做之事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4分)
▲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领略巫山
周涛 夜四点,船至巫山县,泊住让我们下。
巫山县幽暗地踞于伸向码头的近百级石阶上,它正湿淋淋地等着我们。它惟一用以迎接我们的是,这场堪称豪华的滂沱大雨。
是夜宿于巫山县人民武装部,雨仍下得时缓时急。仰卧于木板床上,望着些墙边棚顶的雨痕水迹,听夜雨低诉,闻隔壁鼾声,实在觉得出一股潮湿凄美异地为客的滋味儿,而这滋味,全因这些雨声勾扯出。
你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七百年前赶考的秀才或赴任的官吏,因豪雨受阻,歇在这样一座长
江边上的小小山城,夜半秉烛,孤馆吟诗,便不料得了独具神韵的名句。大约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吧,那秋池,你可以想象为院中的一个小池,也可以恍然意会为整个长江或东海……致使数百年后你又偶然遭遇这样的意境,馆驿大异,人事全非,雨却是同样的——豪华而著名的巫山云雨。于是那秀才品味出的两句滋味便自己走出你的唇舌之间。 晨起立于楼上阳台,四顾皆山,山色青苍仿佛离得很近。正面那座山昨夜横卧雨中的沉沉黑影,现在露出真相,一条大鱼脊背似的横拱在那里,晴空之下,正有一大群含着阴影的大朵白云贴着山脊结伴飞渡。这就是巫山的云,难怪名闻天下了。它有一种超然世外而又贴近生活的气度,有一种笼盖着你而又关切着你的意味儿,还有一种主人翁的劲头儿和是风景又不像风景的自然态度。
而巫山县城的早晨,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之声,不知那些鸡犬躲在哪里,却听得那鸡鸣之嘹亮、犬吠之慷慨就近在咫尺。山城小小,本就生得如蜀人之紧凑,加上四面环抱着山,回声就格外大,和声的效果就特别好。这些朴素且充溢生命活力的喊声,有一种气息和魅力,能唤醒隐藏在人体深处的精力和生活欲望。它一点儿也不噪人,相反却能造成寂静和空旷的气氛。
这一天的计划原是游小三峡,因暴雨而山洪猛涨,船不能行,故放弃。巫山县的同志们便安排我们去看进小三峡的峡口,叫龙门口,离城不远。 绝没有想到这峡口竟是如此气势夺人。
两岸峭壁之下紧紧夹着一条暴怒了的江,凌空一桥极高迈,衔通两峰。
先上桥,凌空俯看桥下,略目眩。江水从狭壁中挤出,有夺路而去的勇猛、劈山救母的气概。两岸危崖隔江怒视,像两个守关的大将互相埋怨对方放走了江流,却谁也不肯靠前一步。
桥高十余丈,如一扁担搭在两山肩上。峡口风动,似乎一颤一颤的。桥栏及人腰腹,扶之下望,犹觉胆寒,若坠下去,无一可还。有鹰盘旋在桥下,顺逆于劲风,遨游于峡壁间巡视江面,似无所事事。峡壁高而苍鹰小,江水怒而苍鹰满不在乎,令人神往。
然后下桥,立于江岸边,桥已高不可及,江却骤然眼前了。三两只游船,用铁链系于码头,随波涛颠荡起伏,如树不胜风力,顷刻即拔之而去。江中怒浪奔腾,目不可追,时有浪峰轰然立起,若江中有一怪物拱出,凸起如一屋。然后坍塌深陷,又耸起。真奇景,大家无不喝采!
立江边,水因暴涨而溢于脚下,随浪涛涌动而伸缩。时有不及防者被水捉湿脚面,于是年轻些的女子便与此巨兽做顽童嬉,逗着逗着就被迅速移动的漫水捉住脚,一声尖叫。那江水也不笑,退回去,唰,就被一往直前的主流拽回去,一眨眼不见踪影。水和水面目难分,谁知此水非彼水耶?
第二天,我们乘船离开了巫山,沿长江而去。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15.阅读文章,仿照句式,完成填空。(2分)
至巫山县,触景生情,巫山夜雨引人遐思; ① ▲ ,变换视角,② ▲ 。(①处填行踪,②处概括所见及所感) 16.第4段引用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有何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