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实际是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骨法用笔:内在的‘风范韵度’集中表现为外在的容貌与骨相的一定法则,谓之骨法,通过用笔来捉取人物的骨相法则(刻画容貌)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应物象形:即画家的观察认识方法,可以变形夸张但不能主观臆想。 随类赋彩:任何客观对象都是以其自身特有的形体和色彩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画家必须根据具体对象对绘画作必要而正确的施色。
经营位置: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构图的关键在于人物位置关系。 传移模写:摹写,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5、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题材多为佛本生故事。画面构图简洁明快、类似铁线描勾勒的轮廓严谨而生动,画面中人物多为半裸。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肌肤部分的渲染富有质感和体积感,所用颜色以蓝、白、绿、赭、灰等为主调,图中配以散花装饰,十分精彩。这些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宣扬自我牺牲、拯救生灵以修成正果的佛教思想。
唐代壁画题材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魏隋时代的本生故事和说法图减少,代之以‘经变’故事和愈来愈多的‘供养人’形象,欢快明亮的气氛代替了阴森沉郁的情调,喜乐升平的极乐世界代替了阴森血腥的场面,多半是赞颂佛国的欢乐,暗示皈依必得善果。 画工按现实贵族生活状态对佛经描述的再创造,画面紧凑完整,线条流利圆润,色调明净富丽,唐代菩萨形象更突出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美的特征,唐代的供养人像也加以夸张变化,艺术上显示出了晚唐风俗画、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唐代佛教壁画无论是经变故事,菩萨像或供养人像都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实现了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转变。
6.宋代绘画在中国和世界艺术史上有那些不朽的古典特征?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宋代绘画在确立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中国绘画独特的符号体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以及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巧上有不少新创造。
院体的山水画上,北宋李成、范宽两家都在忠实自然的的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郭熙对山川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显隐之态。北宋山水多全景山水。青绿山水在宋代虽不及水墨山水盛行,但仍受到皇家重视,而且画风趋向细腻典雅,造境图形追求真实严谨。南宋马、夏山水画边角之景,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郭熙《林泉高致》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
11
大夫通过山水画的欣赏能“不下堂筵”而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山水所可能引起的想象,才能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
花鸟画家超出陈规,直接写生于花卉和鸟兽的天然生活,扩大了花鸟画的表现范围,并对对象表现得极为生动。 宋徽宗重视写实,主张构思新颖,不落陈套。
文人画中,米芾的 “墨戏”,以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
7、清初的四王和四僧是怎样得益于董其昌而自创举局面的。
“四王”直接继承了董其昌的理论与绘画实践。他们信奉董其昌的绘画主张,致力于临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安闲平和的意趣。“四王”之中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他们都曾直接受教于董其昌,在画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受到董的深刻影响。第二代是王时敏之孙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的学生王翚。“四王”之中又分两种,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王鉴、王翚也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也较重视丘壑形象的创造。
“四僧”为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他们仍属于文人画系统,受董其昌的南宗思想的影响很大。他们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蓄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代表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且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
8、董其昌的书画实践和理论对后世的正负影响。
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体现在《画禅室随笔》中,他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借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代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史。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做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董其昌对文人山水画的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12
“四王”直接继承了董其昌的理论与绘画实践。他们信奉董其昌的绘画主张,致力于临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安闲平和的意趣。影响了清朝三百年,但到了后期,画家逐渐脱离自然,脱离生活,失去了绘画的生命了,变得萎靡浮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