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三测试
出卷人:李坚
审卷:高一备课组 2008年12月
一、阅读《六国论》、《过秦论》选段,完成1—12题:
A、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注:牖(yǒu):窗户。猗(yī)顿:春秋时鲁国人。倔(jué) 鉏耰(yōu):古时农具。棘矜(qín):用酸枣木做的棍子。絜(xié):衡量。一夫作难(nàn)B、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询《六国论》)
1、指出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从B、非銛于钩戟长铩也A、赢粮而景..
C、约从离衡D、倔起阡陌之中..2、选出字、词解释全误的一项:()A、洎牧以谗诛洎:等到余威震于殊俗殊俗:边远地区B、始速祸焉速:招致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匹敌C、义不赂秦义:坚决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中原人D、存亡之理理:道理一夫作难难:起事、起义3、选出下列选项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例:秦以.
A、然后以六合之家B、不赂者以赂者丧..
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C、秦以.
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会盟而谋秦皆明智而忠信..②、为:邯郸为郡为国者..A、①和②中两虚词用法都不相同B、①和②中两虚词用法完全相同C、①中的“而”用法相同,②中的“为”用法不同D、①中的“而”用法不同,②中的“为”用法相同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天下云集响应.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不能独完D、日削月割..6、选项中最适合填入下段文字的一项:()
说到秦统一全国后,则着重揭露秦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这其实是“诈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秦在转入守势之后,“”,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A、成也萧何,败也萧何B、其道不易,其政不改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7、下列选项中,句式结构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赵尝五战于秦A、苟以天下之大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铸以为金人十二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8、从论证手法上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A偏重于对比论证,文段B偏重于假设论证B、文段A偏重于假设论证,文段B偏重于对比论证C、两选段都偏重于假设论证D、两选段都偏重于对比论证9、翻译:
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译:
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
⑷、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
10、辨析题:(要用材料中信息证明观点,但不能抄材料)⑴、文段A中指出:秦王朝当时的实力已远弱于陈涉一方。答:
⑵、从两文段中可以看出:六国灭亡和秦灭亡原因相同。答:
11、《过秦论》本应写秦之过,但文段
方面?作者有何用意?答:
A中却多处写到陈涉的状况,写了他哪些
12、对于六国灭亡,秦灭亡的终极原因,归根到底可用《阿房宫赋》里的两句话
概括:答:
二、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八日夜记梦》两首词,
完成13—20题: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江城子》)注: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13、《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难忘”,如何理解?“不”字又如何理解?答:
14、赏析《念奴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答:
15、《江城子》中,“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一句,诗人是化用
“”(填诗句),与上阕中“”(填原文)相呼应。16、《念奴娇》一词中有“早生华发”,而《江城子》中也有“鬓如霜”,请问这
两处的“白发”的意蕴是否相同?为什么?答:
17、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A、三过周郎赤壁三国:指魏、蜀、吴B、强虏灰飞烟灭强:强大的C、烽火扬州路路:道路
D、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夫妻生离死别的时间18、诗句(用典)和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①、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③、赢得仓皇北顾
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封狼居胥
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A、①周瑜②孙权③刘义隆④刘裕⑤霍去病⑥辛弃疾B、①诸葛亮②周瑜③王玄谟④刘裕⑤刘义隆⑥苏轼C、①周瑜②诸葛亮③王玄谟④曹操⑤霍去病⑥辛弃疾D、①诸葛亮②曹操③霍去病④孙权⑤刘义隆⑥苏轼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A、《江城子》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唯有泪千行。”正是由于“不思量,自难忘”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想念,才产生了诗人所绘下的梦境。这里与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照应。B、《念奴娇》一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英杰来讽刺朝臣腐败无能,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从《永遇乐》“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往”一句中,也表明一个人出身低微,并不妨碍其建功立业。D、《念奴娇》开篇以滚滚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杰出人物联系起来,起笔描绘了广阔而悠远的意境。
20、下列对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B、一首词就是一支歌曲,大多分段,一段即为一个乐段,叫“片”或“阕”。C、不同词牌,押韵的位置要求不一。
D、词篇幅比较短小,分小调(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及以上)。三、默写:
21、舞榭歌台,,。22、可堪回首,,。23、五步一楼,。,。
,。
24、,,,亦不甚惜。25、歌台暖响,;,。四、附加题:
26、无可奈何花落去,。。27、日日思君不见君,。28、青山遮不住,。29、问君能有几多愁,。30、流水落花春去也,。31、三十功名尘与土,。莫等闲,,
。
答案
1、B 2、C 3、C 4、A 5、D 6、B 7、D 8、A
9、⑴、秦人来不及哀怜自己,只有后人哀怜它;后人哀怜它而不以此为鉴,又该让更后的统治者再哀怜前面的统治者了。⑵、比较一下秦国(因六国行贿)得到的地盘,与战争胜利得到的地盘,它的实际数目将多到百倍。⑶、一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毁灭,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⑷、如果以偌大天下,而采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那就又在六国之下了。10、⑴、陈:才智不足,起义人数不多,武器简陋,而且在领袖地位、指挥能力、军队素
质、装备方面不如九国。秦:其优势仍然存在,且比过去强大,因为它占有天下。所以,单从实力这一方面看,秦王朝远强于陈涉一方。⑵、六国:不断用自己的土地去贿赂秦,而导致自己实力下降。秦:实力远强于陈涉一方,归根到底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民心丧尽。所以,灭亡原因不相同。
11、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意思是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又提到起义队伍人数不多,武器简陋,意思是不堪一击。用意(作用):和最后的结果形成反差,其实是针对秦王“仁义不施”,而导致民心丧尽,最终秦王朝灭亡。1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3、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并不矛盾,说不思量,即是思量,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
14、修辞:拟人(穿、拍),夸张(千堆),借喻(雪)。乱、穿----修饰“石”,表现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惊、拍----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千堆----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这几句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15、“欲知断肠处,明月照松岗”|“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6、意蕴相类似。都因为苏轼被卷进了革新派与守旧派斗争的旋涡,他宦海沉浮,不断地被放任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而导致满鬓白霜,对人生感慨万千。17、C 18、A 19、B 20、D
2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3、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2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25、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6、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27、共饮长江水。28、毕竟东流去。29、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0、天上人间!31、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