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检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质检第14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江西百所名校10月诊断,19)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 )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 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西班牙国王给予一定的分成,说明封建君主想通过海外探险获得大量财富,热衷于海外扩张,故D项正确。
2.(2024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11月联考,9)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 A.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 C.致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没有体现“联合打压”的特点,故A项错误;荷兰“成为海上霸主”没有体现殖民地对其霸主的作用,也无法体现殖民地的反抗对其的冲击,故B项错误;“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没有体现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这些方面没有工业方面的基础,导致荷兰在以后的竞争中受制于人,故D项正确。
3.(2024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17)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此规定( ) A.有利于英属殖民地经济发展 B.使英国获得世界市场垄断地位 C.巩固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D.直接引发英法两国间殖民战争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航海条例》中规定货物运输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实际上打击了欧洲其他强国的海上贸易,确保了英国及其殖民地对贸易的垄断地位,有利于壮大英国和英属殖民地的经济实力,故A项正确;当时世界市场还没有形成,英国对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故B项错误;当时荷兰是“海上马车夫”,是海上贸易的霸主,故C项错误;《航海条例》的颁布打击了荷兰的殖民优势,直接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而不是英法之间的战争,故D项错误。
4.(2024广东佛山一模,33)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无法再缩小的企业原子。在19世纪,世界经济核心部分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倾向于由“国家经济”所构成,亦即英、德、美等国的经济。这说明( ) 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B.保护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
B.深受广大殖民地的抗争 D.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 B.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C.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D.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 答案D 解析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推行的经济政策依然是自由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到19世纪逐渐由“国家经济”构成,反映了在世界经济中企业以“国家经济”的形式参与经济竞争,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故D项正确。 5.(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8)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1901第一次世界大1908年 年 战前 汽车业工人1 77312 4005万多人 人 人 人数 5 547年产量 884辆 2万辆 辆 时间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汽车工业发展,推动就业人员的增多、产量不断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汽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业,而非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故B项错误;此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轻工业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6.(2024安徽高中十校发展共享联盟11月联考,21)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艺术逐渐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资本主义19世纪兴起的泰罗制就是这样一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垄断组织的发展( ) A.推动了企业的海外扩张 C.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企业海外扩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推动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革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的内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垄断组织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可知反映出垄断组织促进了经济模式的变革,故D项正确。
7.(2024江西五市八校联考,8)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项1872年 1881年 目 1 224.1棉5万担 万匹 纱 棉17.2万1 493.1万匹 布 担 B.刺激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D.促成了经济模式的变革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 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缺少出口额,无法推断处于贸易逆差,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无法推断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D项正确。
8.(2024河南郑州一模,10)开平矿务局在兴办时,李鸿章批准“距唐山十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即使“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这一举措( ) A.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C.增强了官督商办企业的信心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无论是洋务经济还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受制于西方列强,故A项错误;李鸿章的举措使开平矿务局享有独占性的经营特权,而不是实现煤矿业国有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距唐山十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和“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得出李鸿章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利用洋务企业的政府背景实现开平煤矿地区性的行业垄断,压制其他的潜在竞争对手,此举有利于开平矿务局的经营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李鸿章为了开平矿务局的发展,不惜用政府权力打击私营商办矿业的发展,是一种对商办矿业的压制,故D项错误。
9.(2024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28)下表是1905—1911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上汉北安徽芜四川长吉黑龙海 口 京 湖 寿 林 江 3 5 2 1 1 4 2 B.旨在实现煤矿业国有化 D.有利于商办矿业的发展
A.民族工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排挤 B.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C.近代工业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 D.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并未牵涉外资企业所占据的比例,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1905—1911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可知是新建企业的分布,不足以说明整个南方与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汉口、安徽、四川”可知,近代工业的发展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故C项正确;题目中“1905—1911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不足以说明轻重工业的比例变化,故D项错误。
10.(2024山东潍坊期中,18)下图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百分比;轻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由该图可以看出( )
A.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B.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 C.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答案D
解析根据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可知轻工业进口和出口总体上都呈现下降趋势,而重工业进口和出口都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当时重工业发展落后,经济结构不平衡,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无法得出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根据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可知此时轻工业进口总体下降,而重工业出口逐渐增加,说明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轻工业进口下降,而重工业出口逐渐增加,说明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故D项正确。
11.(2024河北承德期中,19)民国初年颁布《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共和国无阶级之分,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主要体现了( ) A.自由思想 C.民主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反映出服饰变化体现人人平等思想,故B项正确。
12.(2024云南昆明一中检测,32)1914年,外国人在中国定居达165 000人,1918年急剧增长到245 000人,一年后达350 000人以上,其中一半是日本人,也有将近148 000个俄国人,13 200个英国人,6 700个美国人和4 400个法国人。这种现象说明此时期(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成为主要移民区 B.民国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C.列强在华利益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小 D.俄国乘机强化了对华侵略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数据只有外国人在中国的定居人数没有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定居人数,且当时中国不是主要移民区,故A项错误;外国人在中国定居增多,这说明了中国的开放程度在提高,故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而日本和美国却趁机加大了对华侵略,所以列强在华利益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比较大,故C项错误;从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乘机强化了对华侵略,故D项错误。
B.平等思想 D.共和思想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4吉林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完成了对殖民地的占领。香料从经济的视角来看已变得不值一提。咖啡、巧克力、茶叶和糖作为殖民地的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开始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新宠。从此,人们的口味失去了香料的浓香而变得平和适度,欧洲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饮食口味。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
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英格兰在17—18世纪的20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110%(从411万增至866万),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却缩减了近一半。到1800年,占总数1/3的人口有能力为另外2/3的人口提供粮食,这就意味着每单位农业劳动力产出至少增长了3/4……1750年以前的几十年中,英国的谷物价格水平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甚至还有所下降。乔纳森·布朗在《英格兰农业:1870—1947年农场调查》中列举了1871—1875年至1894—1898年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麦51%,羊毛50%,土豆39%,荞麦39%,燕麦38%,猪肉33%,牛肉29%,黄油25%,羊肉25%。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
时期食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对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农业的发展特点,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16分)
参考答案(1)影响:丰富了欧洲的食物来源种类;改变了欧洲传统的饮食习惯;使欧洲饮食日益国际化。
(2)特点: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降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关系:新航路开辟为工业革命开拓了市场;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工业革命又推动了新航路的深入拓展。
14.(2024河南天一大联考二,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7—1936年中国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增长及比重变化表(单位:亿元)
机器生手工生合计 产 产 114.34 114.34 产值 0 1887年 比重0 100.00 100.00 (%) 产值 2.90 149.91 152.81 1914年 比重1.89 98.11 100.00 (%) 产值 13.12 193. 35 206.47 1936年 比重6.35 93.65 100.00 (%) 1914—1936年7.10 1.16 — 增长率
——资料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1887—1936年间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阐述:1887年中国机器生产产值和比重为0,1914年和1936年的比重分别增长到了1.89%和6.35%,这说明近代工业产生并得到了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诞生;1914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机器生产得到大幅增长;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机器工业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1887—1936年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程度不断加深。
阐述:中国传统经济是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1887年中国手工生产比重是10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1914年和1936年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机器生产比重大幅增加,冲击并瓦解了传统手工业,手工生产比重出现一定的下降,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