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儒法学说与中国封建社会运行惯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儒法学说与中国封建社会运行惯性

儒法学说与中国封建社会运行惯性

摘要: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照耀千秋,为中国社会、文化巍巍千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尤其是儒法两家,在客观上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准备了思想基础与制度设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绵延千年,至今封建皇权思想依旧残留。儒家在主观上并无君主专制之设想,但其思想的实行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君权至上,西汉以降,儒生入主中枢,儒生逐渐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配合皇权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控制与对社会其他阶层的打压排斥;法家集大成于韩非子,其思想学说直接为构建封建皇权而服务,成为中国帝王之法。 关键词:儒法学说 封建专制 一、儒法并用与专制皇权

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为主,以礼为辅,“仁者,人也”,“修己以安人”,由此可知,儒家力求通过个人的自我修养而实现天下大治,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人人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推而广之,君王亦需要修己安民,由此儒家发展为“德治”的概念,“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儒家通过个人的内圣,发展到君主的外王,在极端推崇个人自我修养的同时,也就把君王的地位推向了独一无二的至尊,“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只要君王能够以身作则,则上行下效,“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儒家将君王个人的修养、德行立为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虽然儒家理想上提倡上到君王下到黎民,通过修己安民实现天下大同,但儒家的德政概念,却在客观上为封建皇权的君主的个人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合法性依据——将一国之兴衰荣辱系于君王个人修养之上。更为关键是,儒家在提出德政的同时,却没有提出明确的制衡君王权利之方法,孟子仅仅提出“伐无道”的观点,但此观点相对于儒家极力宣传的君臣之义则太过于弱小,反而成为后世叛乱的借口。

儒法两家,一阳一阴,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政策,儒家克己复礼预防于前,法家严刑峻法惩毙于后,翻手为仁义道德皇恩浩荡,覆手为法术权谋师心自用,既能够以德政为旗帜实现招抚天下,又能够以专制为手段实现皇

1

权巩固,儒法两家在先秦时代就已经为后世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准备了足够的理论基础与思想储备,成为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绵延不绝、法治民主姗姗来迟的重要原因。

二、儒学统治与利益集团

儒家的政治理念之实现,在先秦时代一直没有实现,在那个无义战的时代,唯有耕战才是保证国家安危之根本,所以,一直厉行耕战国策的秦国最终实现天下一统,仁义道德虽然敌不过刀枪锋镝,但安邦定国则离不开儒家学说,当秦因为暴政二世而亡之后,汉朝统治者历史的承担起维护并发展中国封建王朝以便垂范后世的重任,正如汉武帝所言“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汉朝的确在制度探索方面为以后历朝历代树立了榜样与方向。

汉朝初年,天下初定,民心思安,统治者也力求与民休息,依托黄老之术治国,轻徭薄赋,实现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但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儒生就已经开始积极介入政治,如刘邦利用儒生制定礼法,确立君臣之别,汉景帝利用晁错之议削藩,但由于黄老学说的统治地位,文景二朝儒生并不占优势,并发生了“屈贾谊于长沙”、腰斩晁错等排斥儒生的事件,直到汉武帝,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的出现,儒家正式成为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汉武帝雄才大略,早年便有平治天下之心,登基处年,便下诏求贤,以待非常之人,成非常之功,董仲舒通过“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圆满回答了汉武帝“永惟万世之统,犹惧有阙”之问,于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取系统的措施实现整个国家的儒学化,为后世创立模范。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儒生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既得利益集团。皇帝给予儒生功名利禄,儒生还以皇权修齐治平,儒生与皇权之间实现了对权力的垄断与互动。 三、儒法并用下的中国社会惯性

自秦王嬴政开创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秦朝开始,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两千余年,并且,表现出了极强的稳定性,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无论是贵族内乱还是农民起义,铁打的专制,流水的皇帝,中国封建社会表现出了一以贯之的运行惯性,外儒内法,王霸道杂之,儒生与皇权形成权力互动二元体系,皇权赋予儒生至高地位,儒生名利双收,而儒生则通过维护皇权回报之。

2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强大的利益集团,不管谁是皇帝,不管是贵族称雄还是农民登基,不管是汉族政权还是异族称王,儒生一以贯之,不曾改变,任尔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谁当皇帝都需要儒生的支持与谋划,皇帝庞大的军队是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国土与人民,唯有儒生的思想控制与舆论吹捧,才是稳定江山的关键。儒生需要的是皇帝的赏识,由此连带的名利,皇帝需要的是儒生的支持,由此带来的政权合法性。

由此,中国封建社会惯性一直延续两千余年:中国农民成为中国封建专制的基础阶层,儒生则是最稳定的政治集团,不管谁是皇帝,农民与儒生,构建了整个封建社会,儒生与皇帝实现权利互动二元体系,共同统治农民,而农民则表现出巨大的忍耐力与安分守己。

3

儒法学说与中国封建社会运行惯性

儒法学说与中国封建社会运行惯性儒法学说与中国封建社会运行惯性摘要: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照耀千秋,为中国社会、文化巍巍千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尤其是儒法两家,在客观上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准备了思想基础与制度设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绵延千年,至今封建皇权思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xv9b1urx21xkfw968ko77t6k14pna01b3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