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十一卦泰天地泰坤上乾下
觀《泰》之象,則見《否》之所生;觀《否》之象,則見《泰》之所起,是陰陽之氣上、下、升、降以
成象也,故《否》、《泰》之卦,皆日往來
泰,小往大來,吉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上下大通,则物失其节,故财成而辅相,以左右民也。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茹”,相牵引之貌也。三阳同志,俱志在外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用心弘大,无所遐弃,无私无偏,存乎光大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处天地之将闭,平路之将陂,时将
大变,世将大革,而居不失其正,动不失其应,艰而能贞,不失其义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天地将各分复之际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乾乐上复,坤乐下复,今己下复,众阴悉皆从之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履顺居中,行原以祉,尽夫阴阳交配之宜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将以辅之,如是而后可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将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
尊不下施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易經》第十二卦否地天否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而得其位,用其至顺,包承於上,小人路通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良由否闭小人,防之以得其道,常于交错未定之间,及其群分类别 六三:包羞。以失位不当,所包承之事,唯羞辱己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初志在君,处乎穷下,故可以有命无咎而畴丽福也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在道消之世,居於尊位而遏小人,必近危难,须恒自戒
慎其意,常惧其危亡,言丁宁戒慎如此也。故心存将危,乃得固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后得通乃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易經》第十三卦同人天火同人乾上離下
乾居上三十六策,變其中爻,則同乎離。離居下二十四策,變其中爻,則同乎乾。是謂二人同心,言外
貌不同,而心同也。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借其野名,喻其广远,言和同於人,必须宽广,无所不
同。用心无私,处非近狭,远至于野,乃得亨进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行健不以武,而以文明用之,相应不以邪,而以中正应之,君子正也,故曰“利君子贞”。君子以文明为德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无应於上,心无系吝,含弘光大,和同於人,在於门外,出门皆同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应在乎五,唯同於主,过主则否。用心扁狭,鄙吝之道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履下卦之极,不能包弘上下,通夫大同;物党相分,欲乖其
道,贫於所比,据上之应;其敌刚健,非力所当,故“伏戎于莽”,不敢显亢也。“升其高陵”,望不敢进,量斯势也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处上攻下,力能乘墉者也。履非其位,以与人争,二自五应,三非犯己,
攻三求二,尢而效之,违义伤理,无所不与,故虽乘墉而不克也。不克则反,反则得吉也。不克乃反,其所以得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大師克相遇。不能使物自归而用其强直,故必须大师克之,然后相遇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不获同志,而远於内争,故虽无悔吝,亦未得其志。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易經》第十四卦大有火天大有離上乾下
《大有》之卦眾陽盛時,而五以六居之,人君體元居正,可不知守位之仁乎?推而明.之,四為侍從,
則日匪其彭;三為三公,則日公用亨于天子;二為侯牧,則日大車以載,初遠於君位,有要荒蠻夷之象,則日元交害。皆發政施仁之道。如是,則福及宗廟,而永有萬世之業矣。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惡揚善,順天休命。以健济明。故遏恶扬善,成物之性,顺
天休命,顺物之命。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刚健为大有之始,不能履中,满而不溢,术斯以往,后害必至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体是刚健,而又居中,身被委任,其任重也。能堪受其任,不有倾
危,犹若大车以载物也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物既积聚,身有中和,堪受所积之聚在身上,上不至於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威权之盛,莫此过焉。公用斯位,乃得通乎天子之道也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既失其位,而上近至尊之威,下比分权之臣,其为惧也,可谓危矣。唯夫有圣知
者,乃能免斯咎也。三虽至盛,五不可舍,能辩斯数,专心承五,常匪其旁,则“无咎”矣
《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晰也。才性辩而晢知,能斟酌事宜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君尊以柔,处大以中,无私於物,上下应之,信以发志,故其孚交如也。
夫不私於物,物亦公焉。不疑於物,物亦诚焉。既公且信,何难何备?不言而教行,何为而不威如?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威如得吉者,以已不私於物,唯
行简易,无所防备,物自畏之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居丰有之世,而不以物累其心,高尚其志,尚贤者也。爻有三德,尽夫助
道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易經》第十五卦謙地山謙坤上艮下
艮居寅,屬木,仁也,坤居申,屬金,義也,故五上有殺伐之象。謙者,以至誠為本,言心聲也。不情
之言,則不出於誠;非心之本,是為偽也。故嗚謙居中者為至誠,居外者為不情,是以謙為嗚耳,外謙而內好勝也地过乎卑,山过乎高,故“地中有山,谦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随物而与,施不失平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有大难不深自屈折,则不足以致其用,恒以谦卑自养其德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鳴謙,貞吉。处正得中,行谦广远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尊莫先焉。居谦之世,何可安尊?上承下接,劳谦匪解,是以吉也。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非独以自免而已,又将以及人 六四:無不利,撝謙。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直者曲之矫也,谦者骄之反也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不能於实事而谦,但有虚名声闻之谦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易經》第十六卦豫雷地豫震上坤下
震居坤下,是謂一陽之《復》,天地之心也。今出坤上,是出地之《豫》,亦天地之心也。坤中之爻,靜
中之靜也,故日:介于石。震中之爻,動中之靜也,故日:貞疾,恆不死。
豫,利建侯行師。《豫》,《謙》之反也。《謙》,艮為門,九三之四又為門,重門也。艮為手,坎為堅,震為聲,手擊堅木而有聲,擊柝也。坤為闔戶,而坎盜逼之,暴客也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鳴豫,凶。处豫之初,而特得志於上,乐过则淫,志穷则凶,豫何可鸣?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明祸福之所生,故不苟说;辩必然之理,故不改其操介如石焉 知几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若其睢盱而豫,悔亦生焉。迟而不从,豫之所疾,位非所据,而以从豫进退,
离悔宜其然矣。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夫不信於物,物亦疑焉,故勿疑则朋合疾也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貞疾,恆不死。四以刚动为豫之主,专权执制,非巳所乘,故不敢与四争权,而又居中处尊,未
可得亡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恆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思变而后吉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