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印发)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市、区)的特色产业,支持科技特派员以团队形式服务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引导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创业行动,激活人才资源,加速涉农科技成果转化。

4.科技特派员示范。鼓励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围绕农民和合作组织成员的需求开展科技、流通、市场方面的服务,支持其发展多元化科技服务载体,为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提供示范。 5.市县科技培训。以提高基科技管理人员管理和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人员技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开展基层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科技特派员培训,科技人员能力培训,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培训。 (二)申报说明。 各市州、县(市、区)原则申报一项。 五、软科学专项 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为指令性计划,各高等院校申报不超过5项、其它单位(部门)不超过2项。重点项目受理以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出具的申报函为依据,面上项目为指导性计划,符合省软科学面上项目研究领域的各申报单位自定选题网上申报,无自筹经费支持的面上项目不予受理。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引导甘肃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2.甘肃省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培育的政策措施研究 3.创新型企业成长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 4.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5.创新集群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现路径研究 6.科技金融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运作机制与政策取向

7.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金融耦合机制研究 8.部省会商推动甘肃科技发展重点任务与保障机制研究 9.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整合及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10.全国创新资源转移趋势及对甘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1.中国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12.知识产权和科技评价体系融合的问题研究 13.甘肃区域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14.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耦合的政策措施研究 15.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6.农村科技创新与创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17.西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18.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19.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20.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兰白”自主创新试验区经济发展活力研究 21.产业转移视角下“兰州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成长路径研究 22.促进甘肃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政策措施研究 23.构建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研究 24.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甘肃段)生态保护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 25.科技支撑下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建设研究 26.生态关系视角下的兰、白高新区与兰州新区互动发展战略研究 27.甘肃省藏医药发展科技创新研究

28.科技支撑秦巴山片区(甘肃片)扶贫攻坚研究 29.甘肃建立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政策措施研究 30.甘肃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及对策研究 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项 (一)重点支持范围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试以及规模化生产; 2.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创新项目; 3.有望申请国家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 省创新基金鼓励并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产学研结合项目、转制研究院所项目、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项目、能大量吸纳就业项目、高新技术园区及各类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不支持项目类型 1.不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技术政策、实施周期过长或投资规模过大、对社会和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2.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单纯的基本建设、无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和一般加工工业项目以及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 3.一般性建材、耐火材料、水泥、建筑玻璃、日用陶瓷、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烟酒类、消毒类产品;

4.无法实现销售的项目。

(三)不支持已经上市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不良企业、非技术性服务企业以及纯贸易企业等。

(四)项目实施期限为2年。

七、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一)支持重点

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重点领域的技术需求为重点,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合作。 结合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开发、军民共用技术融合科技园建设或“小巨人”科技型企业建设,有效发挥国际合作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缩小差距、填补空白、实现跨越式发展等作用的国际科技合作。 促进国际产学研合作,推动我省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对外合作,整合各方在技术、人才、产业、渠道等方面资源,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的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研发活动。 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有利于增强我省科技对外影响力和推动科技“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 (二)申报要求 申报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符合申报重点。项目申报单位为依法在甘肃境内设立,并具备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 2.合作项目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合作方案合理可行,技术指标可考核,经费预算合理。

3.项目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已与外方合作伙伴签订相关项目合作协议。

4.外方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并具备合作意愿和能力。外方合作机构对合作项目有相应的技术、资金、设

备等科技资源投入。

5.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及涉及国家安全的相关信息资源等,合理分享合作研发成果。

6.以企业为主体申请的项目,要求企业必须有相关配套资金投入,配套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少于1:1。

7.不支持基本建设、纯商业交易和设备采购项目,不支持政策和管理等软科学研究项目,不支持成熟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或市场推广项目。 8.项目负责人须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岁。 9.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年。 对以下项目申请将予以优先考虑: 1.预期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解决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响应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行业企业对重大问题的关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地方发展的项目。 2.列入部省会商、与我省重大科技专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重点任务及重点建设衔接配合密切的项目、产学研相结合且应用目标明确的项目。 3.合作国别就项目涉及的领域在国际上具有显着优势,外方合作伙伴为国外一流科研机构、着名大学、技术领先企业,外方合作负责人为知名科学家,与我合作团队为优秀创新团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合作研究,有助于我方填补空白、缩短差距、节省时间、节约投入、降低风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项目。

4.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议定书的项目、已申报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或拟申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的项目;两国间科技合作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印发)

(市、区)的特色产业,支持科技特派员以团队形式服务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引导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创业行动,激活人才资源,加速涉农科技成果转化。4.科技特派员示范。鼓励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围绕农民和合作组织成员的需求开展科技、流通、市场方面的服务,支持其发展多元化科技服务载体,为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提供示范。5.市县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xoe54vpd999g5n13tny9pg7z7hdod00tb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