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科学的识记: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②充分利用无意记忆;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④合理的安
排 识记材料;⑤适当运用记忆术。
(三) (四) 超过则不递增。
(五)
合理进行复习:①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②及时复习;③记忆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④复习过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程要尽量多样化在复习过程中,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⑤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⑥注意用脑卫生。
提高记忆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三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 19. 20.
(一) 维
(二) (三) (四) (五)
21. 程。(简答)
22. 23.
(一) (二) (三) (四) 的灵活性 24. 25.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问题表征的方式; ②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③定势与功能固着性:心向坚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 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无我两分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不守恒,单维性,不合逻辑,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多维性,可逆,具体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假设-演绎;③抽象逻辑思维;④可逆与补偿;⑤思维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可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特点:流畅性;便通性;独创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①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②保护创造性思维个性③开设培养创造性思维课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的联系。 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好解决问题的方式(个体思维的水平):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
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者心理定势。④动机与情绪状态;⑤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6.原型启发和酝酿反应。
26. 如智慧
27. 28. 29. s-b量表公式IQ=智龄÷实际年龄*100 韦克斯勒量表:公式=100+15(个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 创造力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智力形态:1.流体智力:先上升后下降,20~30岁顶峰,倒U形如记忆力2.晶体智力:随年龄上而上,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提供创造性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a发散性思维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第四节 学习动机 30.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11
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1.
学习动机的三种功能:一是激发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维持和调整活动,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32. 33.
(一) (二) (三) (四) (五)
34.
目标理论 7.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
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指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依赖于需要和诱因。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可分为:近景性动机(直接),远景性动机(间接)。 根据社会性质分:高尚动机(为人民谋福利),低级动机(谋私利)。 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可分:主导性动机,非主导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理论:1.驱力理论2.强化动机理论3.需要层次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5.成败归因理论6.成就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内驱力:①认知内驱力:获取知识②自我提高内驱力:地位、权力、金钱③附属内驱力:权威人物表扬
(二)
强化理论:强化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学习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发。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表扬、奖励,他们就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没有得到强化如没有表扬、没有得到好分数等,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 受到惩罚如批评、嘲笑等,则会产生回避学习的动机。斯金纳区提出的强化类型: 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和负强化(又称阴性强化)。
(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
的需要,归属和爱 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上四种统称为缺失需要), 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 上三种统称为生长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
(四)
成就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动动机来自于力求成功的需要及避免失败的需要。阿特金森发展
了成就动机理论,他区分了这种动机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其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动机。
(五)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维纳。把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①能力(稳内不控)②努力程度(不稳 内 可
控)③任务难度(稳 外 不控)④运气(不稳 外不控)⑤身心(不稳 内 不控)⑥外界(不稳 外 不控)
(六)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成败的经验。班杜拉的动机理论中把强化分为:①直接强化(鼓励)②替代性强化(杀鸡儆猴)③自我强化。 35.
第五节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
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德)是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内部动机: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2.设置合适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
训练归因。外部动机:1.表达明确的期望2.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4.有效的运用表扬
产生。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二)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其实验结果表明: 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 继詹姆士之后,桑代克和伍德
沃斯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三)
概括化迁移说 也叫经验类化说(贾德)原理理解和概括对迁移具有重要的作用,原理理解和概括得越深刻,迁移效果越好。
12
(四) 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观点。认为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与对情景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五)
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36.
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简答)
①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②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③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④科学地选择教材和内容;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⑥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⑦具体分析教学内容合适何种迁移;⑧传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33.迁移与教学的影响因素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来的熟练程度5.年龄水平6.智力水平 第六节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单选) (材料) 复述策略(反复记):重复、抄写、做记录、画线强调(标重点),过度学习 精细加工策略:口述、提问、做笔记、类比,记忆(形象联想、谐音、关键词等) 组织策略: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计划策略:设置目标、浏览、设疑 监视策略:自我检查、集中注意、监控领会 调节策略:调整阅读速度、重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 时间管理:统筹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时间、建立时间表、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学习策略(麦继奇)
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的地方 努力管理):归因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懈、自我强化 工具利用:参考资料的利用、工具书的利用、广播电视的利用、电脑与网络的利用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寻求教师的帮助、伙伴的帮助、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 (材料)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1.主体性2.内化性3.特定性4生成性5.有效监控6.个人效能感 第七节 学习理论 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是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简答)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①知识观(不相信权威)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②学习观: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③学生观: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
13
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帄衡。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生物起源说:first正式提出,本能行为(利托尔诺 沛西能)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第一,教育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之父1.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4.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学之父,规范教育学建立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第三,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第四,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下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
第五,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3,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4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5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个人本位论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外铄论、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
主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中国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苏联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育原则:高难度,
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14
苏联 最早以马克思注意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凯洛夫《教育学》 重视智育
现代教育理论
苏联 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美国 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倡导发现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美国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较早提出系统理论学习 德国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
瑞士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感
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
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 1) 孔子的教育思想 A. 有教无类,有教育的地方不分类别。
B.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 C.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E.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 墨子的教育思想 A. B. C.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用技术的实习,
获取知识的途径,墨子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3) 《学记》的教育思想 A.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著作有《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他认为教育者应当看到儿童具有无限的潜在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
B.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呗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C. 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D. 教化老百姓跟从政府要求,统治国家,统治老百姓把教学放在最前面。 E. 《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F. 《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xué bù liè děng”即循序渐进。学习不要超越等级。 1) 2)
柏拉图及其《理想国》,培养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A.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B. 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 C. 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D. 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E. 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卢梭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3) 裴斯泰洛奇及其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写的著作,1.苏联凯洛夫《教育学》2.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第一个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集体教育 马卡连柯 针对流浪儿 犯罪者 (班级管理) A. 古代教育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
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