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先生》读书笔记-华为先生读书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先生》读书笔记

《先生》一书,前前后后一共介绍了10位在不同时代的先生。俗话说:“国家不兴诗人兴。”于是在一个个风雨动荡的时代里,先生们如星辰一样冉冉而升,用他们那神一样的光芒照亮了当时的黑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华夏指出未来的方向,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先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先生》读书笔记 曾经斗胆自诩为知识分子,如今仔细斟酌,是愧对这个称呼的,因为知识分子又曰“读书人”,既然是“读书人”自然要读书,细细回想,参加工作的十数年来除了教科书也没有读过几本象样的书。

学校的读书任务正是对我的鞭策,接到作业后,我徜徉于小县城的大小书店,鲜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除了各种教辅外)。在苦苦的找寻后,终于在书堆的背角处发现了一本装帧古朴的书——《先生》。掂在手里,给人以厚重的感觉,最吸引我的是微微泛黄的封面上一串闪耀着人文光辉的名字——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

用了十来天的工夫读完了这本书,感想很多,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思之再三,就从“先生”的含义开始吧。 “先生”一词,我们现代人一般认为是对男人的称呼;

早年是对教育者(即老师)的称呼;在乡村有人也将大夫称为“先生”。其实在古代汉语中,还另有它意。

“先生”本是出生在前的意思。出生最前的,就是头生。《诗·大雅·生民》有“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说的是周的始祖后稷在其母姜嫄腹中足月(诞,发语词,无义),头生很是顺利,就如羊羔出生那样顺利(达,指小羊羔。据说,羊是裹在胞衣中出生的,特别顺利)。出生在前者,自然年岁较长,经历较多,知识较广,所以“先生”就用来指年长又有知识的人了,也是能够成为后生晚辈老师的人。本书中的“先生”二字应是保持这层基本含义,主要从十位民国先贤在教育方面的建树成就来展开叙述。

民国在我的心目中的影像是模糊,记忆里只有动荡,在民国历史的舞台上,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旦净末丑轮番出演,国弱民贫。俗话说:“国家不兴诗人兴。”于是在一个个风雨动荡的时代里,先生们如星辰一样冉冉而升,用他们那宛如灯塔的光芒照亮了当时的黑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华夏指出未来的方向,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

蔡元培——北大“永远的校长”。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他延揽人才,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是思想和行动合一的学者,是一位希冀在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学者的校长,是一位反对政治运动的学者,一位在担任北大校长时令这所昔日声名狼藉的大学在一年之后就焕发出光彩的人。

他谦虚好学,虽平易近人,但不屈服政治压力,不喜欢同流合污。每当蔡元培的改革理想陷于激越的政坛纷争,无法力保高洁时,他都会选择辞职,退出江湖游学欧洲。他执掌北大十年,曾八次递交辞呈。就是因为不愿屈服政治压力,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底线。

胡适——著名画家和作家陈丹青这样描述:“一个人你不能随便抬,也不能随便抹掉的。你一旦抹掉达半个世纪之长,你还要再来恢复他,人已经换了两三代了。大家还有没有兴趣读他,等他著作回来的时候他的语境失去了。而这些人在民国的影响,远远大于今天一个阅读界的影响。他真的是一个全社会的影响,他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国当时的文化。”陈丹青口中的“他”便是胡适。

胡适所倡导的一系列文化和思想的主张,历经尽一百年的风雨的冲刷,毁誉荣辱,至今依然拥有鲜活的指标意义。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上发表,他将此中要议简练地概括为四句话:“要有话说,方才说话;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的温和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叛逆异端是一种存在方式,温和包容更是一种存在方式,而且,这样的力量往往是强大的。即便消失了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有一天回归,在现代人民心中也留下一个明亮光辉的形象。

马相伯——“日月光华,旦复旦夕”。这位出生于天主教世家的孩子12岁就到上海教会学校求学,他精通多国语言文字,年纪轻轻已经掌管了教会学校。虽曾是李鸿章的幕僚,但一百年爱国精神从未改变过,他,就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先生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经历了人生许多的变故之后,他总是为教育倾尽其所有,物质也好,精神也罢。十分难得。天父赐给他超凡的寿命,似乎就是要他遍尝人世离乱。在他百岁之时,远在异乡的他听闻打击日军的捷报后在兴奋中离世,至死不知身是客。

张伯苓——这是南开的校史上会永远铭刻的一个名字。从1904年南开中学创立之时起,张伯苓的人生便于“南开”紧紧牵系在了一起。他是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南联合大学创办人之一。他也是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在东方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他更是曹禺、老舍、梅贻琦和周恩来等名人名家的恩师。

梅贻琦——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平素的和蔼和“我从众”和关键时期的“果断”形成鲜明的对比。沉默寡言却时时警醒,对于民主的执着追求,对于恪守学术的底线等等,都深具大家风范。

竺可桢——这位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担任过13年浙江大学的校长。他倡导的“求是”精神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处世原则为许

多现代学校仍在效仿的。

晏阳初——这位平民教育的大家,在乡村改变了几代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至今仍有他的“足迹”。

陶行知——“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这,就是陶行知的观点。22岁时,他便认为健康和稳定的共和国必须具备两大要素:真领袖和能识别真领袖的国民。他甚至认为第二个要素远比第一个要素重要,得到具有识别能力的国民,教育,就是唯一的途径。

他是民国时期把美在教育中的角色提到一个高度的教育家。他认为中国人生活中的道德程度过低,和它的日用人文太缺少美感有关。美的良知一旦焕发出来,比之道德自觉与发现功效是强的太多了,美就是一步到位的道德。因此,在他的育才学校,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有兴趣的科目。陶行知非常并强调音乐科目的重要性。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吃的是两顿稀饭和一顿干饭,却有钢琴可以弹,有小提琴可以拉,有各种剧目可以演。他邀请贺绿汀和戴爱莲来担任孩子们的音乐老师。他希望人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梁漱溟——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国学大师通晓佛理,却是一位特立独行者。他通过乡村建设工作,重新建立中国新秩序。他曾是毛泽东主席的诤友,他丝毫不掩饰他对毛泽东的欣赏,但也因他希望总以第三方的立场看

《先生》读书笔记-华为先生读书笔记

《先生》读书笔记《先生》一书,前前后后一共介绍了10位在不同时代的先生。俗话说:“国家不兴诗人兴。”于是在一个个风雨动荡的时代里,先生们如星辰一样冉冉而升,用他们那神一样的光芒照亮了当时的黑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华夏指出未来的方向,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先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先生》读书笔记曾经斗胆自诩为知识分子,如今仔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xlnp9vxla072ie1yi364bptb11x4w00mc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