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里程表(二)》公开课教案 - 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三位数加与减新知学习的最后一课。本节课继续应用有关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本节课与上节课《里程表一》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数不是零”。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经验,能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基础。但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多数学生不了解汽车的里程表。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懂里程表,理解每个数据的实际含义,再通过画图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来解决问题。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讨论交流,利于学生分享经验,体会不同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出租车里程表图片 教法:引导发现法、谈话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汽车里程表”情境 ,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懂汽车里程表, 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表示的实际含义,读懂关于里程表画出的直观线段图,会计算每天的里程数。 教学难点

读懂非零起点的汽车里程表,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火车里程表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学习“里程表(一)”利用路线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2、引出学生熟悉的“小小储蓄罐知识抢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和抢答小小储蓄罐知识,都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有助于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汽车里程表,让生说说自己对汽车里程表数的了解。

2、课件出示教材26页的情境图。请你观察里程表,获取数学信息。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星期一 160 星期二 350 星期三 555 星期四 745 星期五 955

3、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读题,交流从里程表中了解到的信息。 明确表中的数逐渐变大。 里程表中的数表示的是这辆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4、说说160千米的实际含义。

不仅包括星期一这天行驶的里程,还包括之前行驶的35千米。 5、观察线段图,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淘气根据题意画出的线段图,说说你看懂了吗?与同伴交流。

(1)学生讨论交流,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交流,理解线段图的实际含义。师及时地引导与点赞。

6、师:线段图的起点数是几?表示什么意思?哪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星期一实际上行驶了多少千米?星期二、星期三呢? 学生:各抒己见。 (1)要明确线段图的起点是35千米。35千米表示的是星期一之前车所行驶的里程。160千米既包括星期一之前行驶的里程35千米,也包括星期一当天行驶的里程。

(2)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是35千米到160千米这一段的里程。星期一实际上行驶的里程应该是160千米与35千米的差。星期二行驶的里程是350千米与160千米的差······ 7、你能再选择一个数据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任选一个数据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这一天的实际行驶里程。 请学生仿照淘气所画的示意图画一画,进一步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8、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里程数?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9、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反馈,说说自己的思路和算法。

生1:用减法分别算出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行驶的里程,再进行比较。星期一:160-35=125(千米) 星期二:350-160=190(千米)

星期三:555-350=205(千米) 星期四:745-555=190(千米)

星期五:955-745=210(千米) 210>205>190>125 星期五里程数最多。

生2:先估算,可以看出只有星期三和星期五行驶的里程超过200千米,再把这两天行驶的里程算出来比较。

星期三:555-350=205(千米) 星期五:955-745=210(千米) 210>205 星期五里程数最多。 10、你能算出星期三到星期五这3天实际行驶的里程数吗?有几种方法?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 大家共同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 , 并试着提出问题并解答 。

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 汇报答题 , 讲清思考方式,集体评议。师及时给以点拨和鼓励。 星期三到星期五这3天实际行驶的里程数:

3天中每天的里程数相加:205+190+210=605(千米)

星期五的终点数减星期三的起点数: 955-350=605(千米) 11、小结

对应时间段的终点里程数 — 起点的里程数 = 此时间段行驶的里程数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画一画直观线段示意图等活动让学生看懂里程表数起点非零时,里程表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表中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7页1题。课件出示题目。 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6月底 430 7月底 545 8月底 640 9月底 730 10月底 825 11月底 920 12月底 998 (1)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

(2)分别算出乐乐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数量。 (3)乐乐家下半年总的用电数量是多少?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观察统计表,读图收集信息。 (2)明确计算每月用电数量的方法。 (3)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订正。

2、教材27页2题计算。

学生独自完成,集体订正。目的是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完成教材27页3题。课件出示题目。

淘气家开车去古都旅游。他家距古都1000千米,第一天行驶255千米,第二天行驶240千米,第三天行驶305千米。 (1)三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还要再行驶多少千米到达古都?

学生独自完成,主动汇报解题思路,鼓励多种算法,体会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课件随着相应出示答案。

4、完成教材27页4题。课件出示题目。此题与例题不同,变换了问题形式。 赵叔叔骑摩托车上下班,一周的行驶里程如下。 里程/千米

(1)赵叔叔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读数是632千米,算一算,他星期五晚上到家时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星期一 28 星期二 27 星期三 31 星期四 29 星期五 28

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说清解题思路。

【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新知之后,先安排一道与例题情境相似的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有助于学生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技能,再变换问题形式加深难度和拓展题型,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发现和收获呢? 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

法1:分别算出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再比较。

星期一:160-35=125(千米) 星期二:350-160=190(千米) 星期三:555-350=205(千米) 星期四:745-555=190(千米) 星期五:955-745=210(千米) 210>205>190>125

法2:先估算,再比较。

星期三:555-350=205(千米) 星期五:955-745=210(千米) 210>205

答: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方法:用当天的里程数减去前一天的里程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拓展:对应时间段仪表终点数 — 起点数 = 此时间段的使用数(适用于里程、水电等问题)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与减 里程表(二)》公开课教案 - 3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三位数加与减新知学习的最后一课。本节课继续应用有关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本节课与上节课《里程表一》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数不是零”。学生分析: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xlmq3g4zb9acj39qpyw5s23r4b01m00eq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