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基于互联网+的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向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此前,教育部曾在2014年4月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实融合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互联网融入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技术、社会、经济领域的不断交织和多重作用,使得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和传统教育在引领和支撑方面产生作用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在特定时代境遇中具有独特性。 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基于改变过往关注学生单一知识技能的情况,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未来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状况。从根本上讲,这是教育对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一种主动适应,当知识信息呈爆炸性增长,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样化,基础教育仅仅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难以穷尽的。唯有聚焦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意志品质、价值取向和关键能力(亦即核心素养),方能应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 2、课题的界定
互联网+教育有着独特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但取决于个体和社会内生的动力与需求,也取决于个体和个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个体和群体之间的融合与创生能力,孤立地、仅凭单一要素推动教育变革的时代已经过去,协同的、全要素的互联时代已经到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关键能力是互联网+教育的主旋律。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学科教学应该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变革传统教育的需求、认知、服务、组织、实践和管理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让课堂教学成为品德情怀与能力素养的交汇处,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地,让慎独求实与交际参与相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更多的教会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不断进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欧美早在2006年即开始构建关键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它们普遍关注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关注道德、动机、价值观和情绪情感等内容,这对当时正在进行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中国形成了无形的倒逼。经过小心翼翼的研究实验,并通过在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试水,教育部于2014年4月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提出核心素养理念,明确提出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核心素养只是对“key competencies”的意译,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也可以找到佐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没有对核心素养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不过,由其研发的核心素养框架主要强调的还是那些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或关键素养。
国内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的背景下,从发展阶段看,国内互联网+教育服务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实际发生”和“实际获得”三个阶段。“从无到有”是互联网+教育服务的初步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发展阶段,重点解决的是“最先一公里”的问题。“实际发生”是互联网+教育服务的均衡发展阶段,是建立在“从无到有”基础上的过程性实质推进阶段。“实际获得”是互联网+教育服务的改革发展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延伸和落地,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属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是“最难的一公里。”
本课题也是在解决互联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教育创新需要求变意识、价值选择、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如何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科教学为抓手,需要重塑创新开放的教育生态,需要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对教育领域不同层面的渗透和改变是细腻的、渐变的、长期的,基于概念到实践的思路去领悟变革的结果常常会使得我们跳不出传统教育的固有逻辑,基于已发生的实践进行提炼升华的思路反而促使我们有了更多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新举措。所以,在本课题的整个逻辑体系中,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概念辨析上,而是想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发生的变化来细细体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以期对互联网引领的教育新生态有更加完善和深刻的认知。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在互联网+时代适合高中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案,这必然会对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提出更高要求,武汉四中只有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办学,不断加大学校软硬件的投入,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才能在课程设置与选择、品德修习与培植、文化熏陶与滋养、实践创新与参与、情感体验与反思、心理调适与抚慰等诸多方面提供真正满足社会、家长、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育。通过在课堂上的渗透和学习,对学生学科生涯规划的指导,能让所有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本课题想要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本课题采用的理论依据有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奥苏伯尔学习内驱力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学习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成功教育理论等等。
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并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关键词,同时这也是我们课题要达成的目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等各类主体高度互动、密切协同,教与学的基本形态彻底变革,逐步形成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习者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需求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学习环境的创新。学校网络带宽接入水平、装备条件等,都应逐步纳入到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范围内。教学所需的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整合到一个环境中,为教学提供无缝支持服务,实现实体课堂和在线课堂的一体化。 师生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素养以及校长和各级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形成。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素养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融入未来社会,适应其不可预知的多样化需求,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方向,在满足个人价值需求的同时,满足社会的功能需求,进而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所以,进行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最终目标是让我们现在的学科教学实践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谋求学校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课题假设,当我们的下一代当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素养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互联网,他们与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互联网融为一体,成为大众消费模式当创造者和实践者时,教育该是怎样的呢,我们的教育模式又将做哪些变革和相应的调整?
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这样进行研究的课题很多,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研究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的开发与实践方面却很少,所以,我们的选题是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同时这也是本课题有待创新的地方。
互联网+教育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紧密关联。教育信息化赋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时代特色----互联网已经作用于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环节。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没有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形同虚设,无法实现。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互联网+教育指明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创新任务。同时,学科教学还将为互联网+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只有互联网+与学科教学在融合的基础上再融合,如此反复,两者才会共振创新,相得益彰,最终达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工具,融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教师获得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
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技术路线:汇总教学设计、课件、反思、评课、论文、视频等资料,为教师在实践层面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参与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水平,提供一个可行性范本。 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研究阶段;2017.10-2018.6;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收集现在学校教师如何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照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新高考的基本要求,找到共性和个性的东西,积集较多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第二阶段:深入探讨阶段:2018.05-2018.12;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行动研究法、实证法、文献法,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各学科教师尝试应用互联网+的理念,连接校内与校外教学,融合群体教学与个别化学习,整合学科教学。希望利用互联网+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和应用不断研发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式。 第三阶段:反馈实证阶段:2019.01-2019.09;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归纳出的基本模式进行实效性认证,并不断地修正补充,以求少时高效。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9.9-2019.10;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归纳法、座谈法,对两年来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进行区域性推广使用,发现问题,并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