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哲学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A组 基础训练题组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宿迁期末)雌蚊子不仅让人烦恼不堪,还是疟疾传播的最大“帮凶”。英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转基因技术,可大幅改变蚊子后代的性别构成,让雄性占绝大多数,最终致使蚊
群在数代后无法繁衍,从而阻断疟疾的传播途径。这一技术的开发表明( ) 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不可知论者是不存在的 ③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④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人们可以认识蚊子的遗传基因,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②说法错误,不可知论者是存在的;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2019苏锡常镇一模)经过上万航天人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11月3日成功发射。它的首飞成功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①③符合题意,“经过上万航天人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11月3日成功发射”体现了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而且说明了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活动,并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限制,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与意识的主体差异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无关,故排除。故选B。
3.(2018宿迁三模)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下列诗句中与赫拉克里特观点相近的选项是( )
A.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答案 C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历史形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一观点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该观点体现了抓主要矛盾,与材料观点不符;B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也与材料观点不符;C符合题意,此观点强调了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与题干观点一样;D不符合题意,此观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故选C。
4.(2018苏锡常镇调研)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②夫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矣 ③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③符合题意。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①④不符合题意。
5.(2019南京模拟)列宁说过,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以下对唯心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应全盘否定
B.片面夸大认识的作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④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唯心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是根本错误的 D.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答案 A 对唯心主义要全面看待,辩证认识,唯心主义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是错误的,但从哲学发展过程看,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唯心主义不能全盘否定。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6.(2018苏北四市二模)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有这样一个推论:如果你用语言提到某事物,这种事物就一定存在。下列观点与巴门尼德的推论体现的世界观一致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 ③物是感觉的集合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巴门尼德的推论,强调语言是万物的本原,因而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①②均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④均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
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
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