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金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二者虽然在表面上密切联系,本质上却各自独立运动,是两个范畴。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货币进入流通体系,货币和信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范畴,即金融。

2.信用经济——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货币的让渡形式,并且由于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转让出其对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承借者因此要付给一定利息作为补偿。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造成了信用扩展的条件,进而形成的以信用为联系的经济,称为信用经济。

3.间接融资——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间环节融通资金,以其作为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和媒介,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并不发生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方式。

4.直接融资——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

5.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算出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

6.市场利率——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可以将利率划分为市场利率与官定、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7.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的利率。

8.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用以评估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由名义利率和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决定。

9.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10.金融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对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具有偿还期限,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基本特征。

11.融通票据——无交易背景而只是为了融通资金所签发的商业票据。与真实票据,即有商品交易背景的票据相对应。

12.金融衍生工具——指由基础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一类金融产品,其自身价值决定于其所代表的原生性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

13.货币市场——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

14.资本市场——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用于满足工商企业的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求。

15.初级市场——组织证券发行业务的市场。凡新公司发行股票,老公司增资补充发行股票,政府及工商企业发行债券等等,均构成初级市场的活动内容。也称资金创造市场,并非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固定场所。

16.二级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是买卖已上市证券的市场。当股东想转让股票或债券持有人想将未到期债券提前变现时,均需在二级市场寻找买主。也叫资金流动市场,主要场所是证券交易所。

17.包销——公募发行证券的一个环节,指证券经销商承购全部证券再推销,或先代销,对销售不出去的部分再承销。

18.保证金交易——是指客户通过经纪人买卖证券时,只需要向经纪人支付现款或证券作为保证金,差额部分由经纪人垫付的交易方式。

19.柜台交易——即场外交易,由于场外交易一般在证券商的柜台进行,所以又叫柜台交易,也可称作店头交易,具有不必公开财务状况,交易直接,交易成本低等特点。

20.远期和约——按合约类型的标准划分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某个特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交易一般是在两个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签署的,一般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交易,交易灵活、规模小。目前,主要有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21.期货合约——按合约类型的标准划分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完成的,合约内容具有标准化的特点,交易规范,易管理。

22.期权和约——按合约类型的标准划分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按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个基本类型。

23.存款货币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其通过转账结算实现着国民经济中的绝大部分货币周转,习惯上被称作商业银行或存款银行。

24.投资银行——专门为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贷款业务的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而不是吸收存款来筹集。

25.投资基金——一种间接的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票或收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

组织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求最高利润。

26.信用贷款——存款货币银行贷款业务中的一种,指无抵押品作担保的贷款,通常仅有借款人出具签字的文书。一般是贷给那些有良好资信者,但往往收取较高的利息,并附加一定的条件。

27.银行证券投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一种,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目的是为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对象是信用可靠,风险小,流动性强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发行的证券。

28.金融创新——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金融界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其内容包括: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和变革。它为各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9.贴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一种,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未到期票据的业务,并收取一定的利息,其购买价格是根据票据金额和利率计算出来的现值。

30.再贴现——即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已经买进的未到期票据的业务,也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31.转贴现——即商业银行之间相互转卖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32.商业贷款理论——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阶段,即认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强调真实票据原则,而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贷款有自偿性,是最理想的选择。

33.可转换理论——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阶段,以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背景,即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变现,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

34.预期收入理论——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阶段,即认为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关键不在于放款的用途(自偿性,也不在于担保品(可转让性,而在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即使是长期放款,如果借款人的未来收入有保证,也不至于影响银行的流动性。

35.现金漏损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提现率。

36.超额准备金率——银行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保留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

37.派生存款——原始存款的对称,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38.基础货币——通常指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之和,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39.货币乘数——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乘数。

40.流动性陷阱——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41.恒久性收入——可以理解成预期平均长期收入。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需求解释变量中的四种资产:货币,债券,股票和人力财富的总和就是人们持有的财富总额,称为恒久性收入。

42.货币层次——就是货币的范围,即根据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在货币范畴内划分的层次。目前,各国通行的做法是以流动性作为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对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通常的定义是金融资产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但在货币层次的划分中,流动性则更加强调货币同现实购买力的关联程度,亦即同媒介商品和劳务直接交易的密切程度。

43.货币的内生性——对于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44.货币的外生性——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45.再贷款——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金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二者虽然在表面上密切联系,本质上却各自独立运动,是两个范畴。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货币进入流通体系,货币和信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范畴,即金融。2.信用经济——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货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xbb82ysjs4m0xd0pw4b4c2db011w500m7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