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毛概复习资料

经济、文化、和谐社会主义章有材料、论述题; 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章有辨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 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化?

a.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b.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七大)】 ..它的三个表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8.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

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10. 11. 12. 13. 14.

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资产阶级有两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

15.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7.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内容: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它坚持改革开放、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19. 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

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0.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1.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会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3.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4.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2.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

6.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7.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

政。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为什么说“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

9.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1.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

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

的时期。

3.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4. 新民主主义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党的一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5.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

3

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6.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7.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标志是:十五大。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

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4.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

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5.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

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7. 党的十三大上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

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第一,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

目标。

第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8.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十三大 邓小平)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

4

年比2000年翻两番。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党的十二大肯定了这一方针。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1992年年初的南方会谈中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思想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邓小平的赞同。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

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4.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四,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

主义服务。

5.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

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5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经济、文化、和谐社会主义章有材料、论述题;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章有辨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2.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化?a.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x9wq8d90u6tck19hln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