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特色活动是指幼儿园为凸显优势,表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在结合本园的优势资源、家长需求、幼儿经验等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某个方案的过程,可以以一次活动,也可以以一系列活动完成。[1] 它是幼儿园展现自己“优势”“独特”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儿园日常活动的补充和丰富。幼儿园特色活动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特色活动所提供的条件,既包括物质环境条件,例如为特色活动提供的便于开展的场地、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提供必要的用于活动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周边人力、家长资源的优势等;同时也包括精神环境条件,例如在特色活动之前幼儿教师与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支持的心态,在活动之中的轻松、平等的氛围等。
一、创设独特的环境
特色活动的首要特征就是独特性。相对于幼儿园的常规性活动而言,特色活动在内容、环境创设、开展方式等方面都是显著不同的。例如在幼儿园中每日进行的“自然角”区角活动,它的内容主要是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为幼儿提供观察、自由管理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能够获得有关自然的认知和直接经验,其活动范围也只是在教室的一角或者是延伸到教室的走廊上;而特色活动则主要是借助幼儿园的独特优势开展起来的活动,例如在农村地区开展的种植蔬菜的活动,幼儿园在园内或者园外有大片土地用来种植,幼儿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动手,了解更多的蔬菜种类,经历蔬菜的发芽、开花、成熟和采摘等一系列过程,从中体会农村种植生活的乐趣,这种特色活动的具体目标与常规性活动的目标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我们也应当明确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创设特色活动的环境时,幼儿园应当既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又要放开手脚,善于挖掘,大胆创新,使特色活动的环境创设具有独特性,体现出与常规性活动以及其他幼儿园不同的地方。例如坐落在高档小区中的配套幼儿园,幼儿家长文化素质较高,有的家长甚至是留学归来的,这时幼儿园就可以将英语方面的教育活动作为本园的特色,创设简单、富有形象性的外语环境,既利用了小区优势,又满足了幼儿家长们的需求。
创设独特环境,使幼儿园特色活动富于自己的特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也应避免为了独特而独特的误区,有些幼儿园为了追求“与众不同”,长期将特色活动作为主要活动来开展,本末倒置,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学,而且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发展,应当予以避免。
二、创设开放的环境
利于幼儿发展,使其获得真正的活动乐趣的环境一定是充分开放的、自由的,不应当“闭门造车”,因此在主体、空间等方面都应体现出开放的理念。
1.主体上的开放
在幼儿园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推陈出新”,大搞特色教育成了幼儿园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青睐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的特色教育、特色活动却演变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的“特殊经历”“额外才能”。幼儿园大打”特色牌”,很多特色活动也被打上了一个“少数人的权利”的标签。然而,幼儿园的特色活动内涵不应该如此狭隘,它所针对、面向的应该是幼儿园中的每一位幼儿,应该是全体幼儿全程参与的一种活动。
2.空间上的开放
幼儿园的特色活动大多是在某一地域风俗、传统或者周边社区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并开展起来的。尽管幼儿园是幼儿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载体,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幼儿园地小、特色资源缺乏等不足也同样制约着很多特色活动的开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周边特色环境资源可以带来很多益处:一是可以让幼儿拥有更加丰富的活动体验,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例如各地空军蓝天幼儿园开展的“小小战斗机”活动中,教师在幼儿园内只能采用图片介绍、制作战斗机模型、展示幼儿制作的“小小战斗机”作品来组织开展活动;一旦走出幼儿园,进入军营参观时,幼儿的体验就大大增加了,可以真正触摸战斗机,认识多种战斗机类型,甚至可以亲自去战斗机里体验一下。二是加强了幼儿园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也可以借助社会上的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空间上的开放不仅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外部环境,也可以促进幼儿与外部各领域的人才、专才进行互动,增加了幼儿的知识,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创设探索性的环境
在幼儿园中,除了“一般性”的常规活动之外,特色活动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幼儿园就将此看成是自己幼儿园“大放异彩”的筹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开展,但是伴随幼儿园重视的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幼儿园为了活动而活动,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活动成果的展示上,拍照、组织外界人员参观,使得活动不是幼儿真正幸福享受的,反而成了教师、幼儿的累赘。
我们应当明确的是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就是要能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给儿童提供更多自由发挥和学习的空间。[2] 在开展特色活动时,最重要的不是活动光鲜的外表,不是外界的简单褒奖,而是我们的幼儿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成为了活动的主人。为此,我们在进行探索性环境创设时,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
1.提供特色活动环境的可操作性
幼儿能够参与到其中,并乐于参与其中。很多教师注重活动表面,往往喜欢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成品,但是幼儿在面对成品时既缺乏欣赏的能力,又无法操作、摆弄。那么这些成品最终沦为摆设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提供物质材料时,既要提供成品,让幼儿欣赏作品的美,引发幼儿的兴趣,又要为幼儿提供半成品或者各种原始材料。例如有些幼儿园可以在所处地域或社区开展的
有关刺绣等特色活动时,向幼儿展示手艺人精美、活灵活现的绣品,还可以号召幼儿向艺人们“学两招”,在幼儿的兴趣、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时,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刺针、多种颜色的棉线或者丝线,这样就避免了幼儿直接上阵而被困难吓退,幼儿自然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操作。
2.特色活动环境的创设要体现层次性
幼儿园特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体性,一般强调全体幼儿参与、全程参与。但是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差异,如果给所有幼儿提供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操作材料,势必会出现适合稍大幼儿而对于较小幼儿来说困难的材料,或者是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而导致较大幼儿兴趣缺乏的现象。因此,在提倡特色活动面向全体幼儿的今天,教师应当使特色活动更好地成为全园幼儿的共享资源。
(1)合理选取、大胆舍弃。对于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教师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所在的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选取适合幼儿的或稍稍超出幼儿水平但又在“最近发展区”的材料。对于远远超出幼儿能力范围的材料,教师应当果断舍弃。例如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我与植物共同成长”时,作为小班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多去植物园观察,为幼儿准备小篮子,去采摘果子,也可以让幼儿给各种果实分类,而不是为幼儿准备刻度尺、小秤让幼儿测量果子的长度和重量,因为这些已经超出了小班幼儿的理解范围,不适合幼儿的探索水平。
(2)对材料进行稍加改造。在为幼儿选取合适的材料时,教师除了大胆舍弃,更应灵活动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材料进行实用性改造,将现有材料进行变更,改造成为适合幼儿探索利用的材料。例如在山区幼儿园开展“神奇的竹子”系列特色活动时,小班幼儿对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制作的“竹子高跷”非常感兴趣,但是怎么尝试都不能前行,这时教师察觉到幼儿兴趣很高,便号召小朋友一起将“竹子高跷”削短,固定在泥土地上,成为适合幼儿的“走木桩”游戏,使幼儿在简易材料中获得游戏的满足。
3.营造宽容、支持的氛围
宽容能构造一种具有信任感的心理环境,产生相互支持的凝聚力,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氛围。幼儿年龄小,对于教师的态度是非常敏感的。对于幼儿在探索中犯的错误,教师保持接受、理解的态度;在幼儿探索遇到困难、疑惑时,教师给予引导、支持,好的心理环境在幼儿享受活动的快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