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匝道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惠州港互通路线交叉两阶段施工图。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D81-2006)。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6、国家和交通运输部颁布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等。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工程概况
1、惠州港互通是惠澳高速公路的终点,是与惠州港、石化产业区的主要链接点,也是体现项目功能的关键点。同时,惠澳高速与惠深沿海高速交通转换,通过互通与沿海高速公路相接,从而使惠澳高速与惠深沿海高速公路一起,形成惠州市至深圳、香港的“第二通道”。
2、互通范围内,惠澳高速公路为分离式路基,其右线及左线均是在沿海高速公路黄鱼涌II号桥两侧接惠澳大道进港段,设A、B、C、D四匝道接沿海高速公路,与沿海高速公路形成Y型互通立交;并根据惠州市路网规划,在右线与主线之间设规范路远期实施时需要在规划路与本项目右线、左线间设挡墙。
3、互通范围内右线、左线、规划路与沿海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均为80km/h,匝道的设计速度均为50km/h。右线与左线均是标准路基宽度16.75m,单向三车道。沿海高速公路与规划路均为标准路基宽度27m的双向六车道;A与B匝道为单车道出入口的单向双车道匝道,标准路基宽度10.5m;C匝道为标准路基宽度10.5m的单向双车道匝道;D匝道为标准路基宽度8.5m的单向单车道匝道。 4、B匝道在右线出口收费站前流出后,在收费广场与天然气管道之间展线,利用已建沿海高速公路大亚湾水厂桥下穿沿海高速公路,后下穿A匝道在大亚湾水
1
厂的西侧流入沿海高速公路。
三、施工总体安排
1、工期安排
B匝道挖方122959m,填方57933m,利用方744m.根据现有设备能力一天可以完成2359 m。上半年属雨季,时间利用率取60﹪,工期为128天。,B匝道从2011年3月1日开工,安排至7月下旬完成。 2、设备安排
根据计算,土石方单日工作强度为2359 m,需要调进1.5 m3挖掘机3台,推土机1台,压路机2台,自卸车3台,潜孔钻机1台。通过周密调度和严格管理,争取时间利用率能达到75%。本着天气好多干的原则,保持土石方施工进度能向均衡进展。 3、人员安排
B匝道路基工程,拟安排一名公路工程师主管,测量配合路基放样,另专配施工员一名,试验员2名,挖掘机司机3人,推土机司机1人,压路机司机2人,自卸车司机3人,潜孔钻司机1人,爆破手1人,共计配15人。组成路基工程部承包B匝道施工段,由项目工程部具体安排与管理。
3
3
3
3
3
四、施工测量
1、控制测量
1.1、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符合一级小三角、一级导线、四级GPS控制网的测量等级规定。
1.2、三角测量技术要求、导线测量技术、四级控制网技术水准测量等级及精度都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1.3、控制点应在现场交桩,并保护好交桩点。在施工期间应根据情况对控制桩点进行复测。 2、导线复测
2.1、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可增设满足相应精度要求的附合导线点。 2.2、与相邻施工段的导线应闭合。
2
2.3、对可能受施工影响的导线点,施工前应加以固定或改移,从开工至竣工验收的时间段内应保证其精度。 3、水准点复测与加密
3.1、沿路线每500m设一个水准点。在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路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路段宜增设水准点。
3.2、当水准点有可能受到施工影响时,应进行处理。 4、中线放样
4.1、路基开工前,根据全段中线放样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用坐标法进行测量放样。
4.2、中线放样时,应注意路线中线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4.3、设计图纸和实际放样不符时,应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 5、路基放样
5.1、路基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复测,核对或补充横断面,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处理。
5.2、路基施工前,应设置标识桩,对路基用地界、路堤坡脚、路堑坡顶、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标识清楚。
5.3、填深挖高坡路段,每挖填3~5m或者一个边坡平台(碎落台)应复测中线和横断面。
5.4、标高控制桩间距在200m以内。
5.5、保护好所有控制桩点,如有破坏及时恢复。
五、施工准备
1、土工试验
1.1、应按着有关规定和双标的要求建立试验室。
1.2、应在施工前对路基基底土进行相关试验。每公里至少取2个点;土质变化大时,视具体情况增加取样点数。
1.3、对拟作为路堤填料的材料应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土的试验项目应包括天
3
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试验等。必要时还应做颗粒分析、比重、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2、场地清理
2.1、公路红线范围内原有构造物,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2.2、将路基基底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树坑穴填平夯实。
2.3、对取土坑的原地表层腐殖土、表土、草皮进行处理,深挖0.30m后再回填压实。
2.4、清出的表层土,能用于填筑的经试验合格可以用作填料,腐殖土类还可以用作覆盖边坡框格内绿化土基。 3、技术交底
3.1、将用于B匝道施工的控制测量桩点和标高控制的水准基点向施工队进行交底,交底必须有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参加。
3.2、交清B匝道路基施工所选定的施工工艺、压实工艺主要参数,包括机械组合、压实机械选型、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
3.3、优化后的路基施工方案,原始记录,过程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完整。 3.4、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以及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3.5、经过监理批准的对施工设计图的修改建议等。
六、施工方法
1、土石混填路基施工:
1.1施工工序:下承层换填碾压平整完毕→测量放中、边桩及标高→白灰打格子→卸填土石料→推土机摊铺整平→测量标高(松铺厚度)→压路机碾压→测量标高(压实厚度)→压实度检测→平整度、宽度、横纵坡检查、 1.2采用的机械设备组合方式
挖掘机装土石料→自卸车卸料→炮机破解大石块→推土机推平→平地机精平→光轮压路机+凸块压路机→光轮压路机整平。
1.3控制要点:土石混填粒径、松铺厚度、机械组合、碾压遍数、压实度、平整
4
度、高程控制、横纵坡控制。
a、填料的倾卸:根据每车运送方量确定松铺厚度,采用白灰在底层画方格的办法,由专人指挥填料直接卸在网格内。
b、填料控制:按路基规范及设计要求,路床顶面往下80cm段,压实度≥96%,80cm~150cm压实度均为≥94%,以下压实度为≥93%,即93、94、96区由此确定。土石混填填料土石比控制在50%~70%以内,土石混填料松铺厚度按40cm控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2/3,大块石头在填筑碾压前用炮机破解分解,使石块大小控制在层厚要求内。控制填料布料均匀,坡脚处为达到压实效果,铺筑宽度每边超出设计值50cm,以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
松铺厚度的大致控制方法:松铺系数暂定1.2,填筑时左、中右各钉一个标杆,沿路线方向每20m一个断面布置。然后挂线初步控制其松铺厚度,最后用水准仪逐桩测量其松铺厚度。
c、填筑施工:采用横断面全幅水平分层填筑法,填料碾压前使大粒径石块均匀分散在填料中,石料间孔隙用小粒径石料和石渣填充。边坡修整要满足规范要求。 1.4碾压密实度是土石混填路堤的一个重要指标,压路机的整个碾压过程须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a、压实时速度控制在4km/h以内。
b、压实方式为先慢后快;先两边后中间;先静压(由弱到强)后振压。 c、在换向之前先关掉振动器,以避免造成凹凸不平。 d、变换时速时操作要平稳。
e、碾压一个来回,应处在同一个车道上。
f、左右连接处一般应重叠30~50cm,前后连接处应重叠2m以上。 g、做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均匀碾压。 1.5碾压方式及遍数为:第一遍光轮压路机静压。 第二遍光轮压路机振动碾压。 第三遍光轮压路机振动碾压。 第四遍凸轮压路机振动碾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