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大赛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课题名称: 《密度》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 称: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徐惠清 年5月 孙吴县第二中学 中教一级 13846545787 xhq66517@yahoo.com 1
2010年3月31
1966 《密度》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 教学设计思想 :
1)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2)通过分析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体会物质密度的含义。
3)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知识出发,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注重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内在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2. 学生分析:
1) .密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本节课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实验中用图象处理数据,这一个环节只是要求学生能联系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把重点放在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个比值反映了一种属性.
2).初二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3. 实验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块(10cm)、铁块(cm、铝块(cm)、一杯水、一杯酒精、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铜丝、铁丝、铝丝、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
3
3)
3
(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
科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1).1cm3= dm3 = m3 2).5㎏= g
3). 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完成有关的练习,提问个别回答或全体回答。
4)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生活中识别物质的各种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进行交流。估计学生找到的方法很多,如颜色、气味、硬度等等,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伊始有了较高的学习情绪。
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认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导学习
教师展示1:有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酒精,猜一猜,它们哪一个
质量大?(可用调平的天平加以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根据颜色、味道、气味区别出物体的种类。集中注意力,开动思维,进行猜想与假设。利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知识。
教师展示2: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图1:铜丝 图2:食用油
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介绍“王冠”的故事并出示两个有相同颜色、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铁块,让学生区别: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大小,根据质量来判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铝块。从而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说明: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以便引导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3
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见图3: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
3
图3:实验器材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1:
表格1 (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铜块 铁块 铝块 质量/g 体积/cm 10 10 10 3质量/体积 /g*cm -3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是及时启发与指导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问:一斤(500g)棉花与一斤铁块相比体积一样大吗?
说明:让学生感受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体积是不同的,以便引导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结论:质量体积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在学生总结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之间关系及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要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取铜、铁、铝、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实验前,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见图4),记录数据(记入表格2中)、绘制表格,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4
图4:不同体积的铁块
表格2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是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突出样品的体积增加了多少倍,它的质量也增加了相同的倍数。学生讨论、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后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
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三)、单位、密度表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质量/g 体积/cm 10 20 30 3质量/体积 /g*cm -3m ──质量──千克 (kg) V ──体积──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如果质
3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