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
院感科 黄凤荣
资料主要来源:《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1-2009)
一、相关概念
感染源: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二、隔离的管理要求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三、隔离的实施
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一)手卫生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因此,世界各国对手卫生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以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
.
精品文档
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 (二)安全注射
对接受治疗者无害;
不使医务人员的意外事故增加; 不使废弃物对他人造成危害。 非安全注射的预防:
? 法律上的约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人员编制 ? 工作环境的设置 ? 医疗器具的管理 ?社会的宣传 安全注射措施: 1.减少不必要的注射;
2.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具,并禁止重复使用;
3.医务人员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发生针刺伤等;
4.严格锐器废物管理,将使用后的利器放入防穿刺和防液体渗漏的容器,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关闭、运送至暂存地点。 (三)常用防护用品的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效期内使用,防护用品使用适应征、注意事项 1、口罩
?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
精品文档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应正确佩戴口罩。 口罩的佩戴方法 [戴口罩视频] [摘口罩视频] 2、手套
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 根据不同操作需要,选择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无菌手套戴、脱办法 [戴手套视频] [摘手套视频] 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3、护目镜、防护面罩
护目镜——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到人
.
精品文档
体面部的用品。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戴的方法: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摘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
[护目镜的戴、摘视频] [防护面罩的戴、摘视频]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4、隔离衣
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
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隔离衣的穿脱方法 [穿隔离衣视频] [脱隔离衣视频] 5、防护服
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 的规定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
精品文档
排泄物喷溅时。
防护服的穿脱方法 [穿防护服视频] [脱防护服视频] 6、防水围裙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7、帽子的使用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被患者血液、体液
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四)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1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一)接触传播的隔离
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