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们生活在大气底部,大气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
人们最初认知的是大气层下部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整个大气层有了深入的了解。
图2-23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根据图2-23,分析下列问题:
1. 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 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3. 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人类的生产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对流层进行的。对流层中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表现。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由下表可知,假如对流层大气不含水汽和尘埃(这样的大气称为干洁空气),那么它对于太阳辐射就近乎“完全透明”。总体来看,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总体波长范围:0.15~4微米 紫外光 7%(包括X射线和r射线) 可见光 50% 红外光 43% 太阳辐射 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 波长(微米) 小于0.175 0.175~0.40 0.40~0.76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大气分子所散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 大于0.76 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的情况 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 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主要是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通常根据辐射波长的差异,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而将地面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能够直接吸收部分地面辐射,其中以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辐射为多。所以说,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它也属于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朝上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射到地面。
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而地面增温又加强了地面辐射。 图2-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 图2-25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 1. 读图2-24、2-25,想一想,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2.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3. 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纬度因素。纬度不同的地区,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各异,尤其是太阳光线照射水平地面的角度不同。这是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重要原因。同样性质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就越强。 从图2-26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面积越小,光热愈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图2-26 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示意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这就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纬度的变化相一致。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图2-27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例如,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长短,显然会影响到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常用玻璃温室来比喻大气的保温作用,将其称为“温室效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对流层大气,特别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大部分长波辐射,把地面辐射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归还给地面。 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可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75%~95%)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同时地面还可以靠吸收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这样,对流层大气就可以延缓地面温度下降的趋势,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的温度波动趋于和缓。这就是大气对地面所起到的保温作用。 图2-28 玻璃温室效应示意
读图2-27、2-28和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早春季节,正是我国江南地区早稻育秧时期,由于受寒潮、倒春寒等造成的低温和冻害影响,常常使播种不久的谷种大量烂掉,或刚长出的秧苗被冻死。
材料二: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民,常利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或种植花卉,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1. 温室内气温高于温室外的原因是什么? 2. 要在江南地区顺利育秧,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 农民在冬季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是对哪些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从图2-29中可以看出,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于地面。当A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同时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降在高空形成低气压,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出现弯曲。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