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
1.大麦种子富含淀粉,利用酵母菌酿造啤酒时,发现必须用发芽的大麦种子才能发酵成功,而不能用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来代替。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酵母菌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B. 大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会增加 C. 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高 D. 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来发酵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再进行氧化供能。
2、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错误; B、大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会细胞呼吸而减少,B错误; C、未发芽的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较低,C错误;
D、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来发酵,是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进行发酵,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过程,结合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进行解答。
该假说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某2.生物学家提出了“线粒体是起源于好氧细菌”的假说。
种好氧细菌形成共生关系,最终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演化成线粒体。下列多个事实中无法支持该假说的是( )
A. 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自雌性亲本 B. 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 C. 高等植物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呈线状,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 D. 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在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大小 主要区别 原核细胞 较小 真核细胞 较大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DNA存在形式 增殖方式 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 方式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生物膜系统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小型环状、裸露 二分裂 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白雌性亲本,这与题干假说无关,A错误;
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这支持题干假说,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呈线状,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这与细菌拟核DNA相同,因此支持题干假说,C正确;
D、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在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这支持题干假说,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线粒体的结构,掌握线粒体与原核细胞的异同,最重要的是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
高浓度的内毒素进入人体会引发广泛的炎症反应和内毒素血症。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温3.细菌会产生内毒素,
度下药物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菌时内毒素的释放量。下列相关分析或推理错误的是( ) 分组 温度 37℃ 40℃
A. 对照组的处理是培养细菌但不添加药物,结果说明细菌可白发地释放内毒素 B. 在两种温度下,抗生素B在杀菌的同时均可引起较多的内毒素释放到细菌细胞外 C. 与单独使用抗生素B相比较,溶菌酶A与其联合处理时可显著降低内毒素的释放量 D. 若因细菌感染引起高烧,单独使用溶菌酶A进行治疗对缓解内毒素血症的效果最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表格分析:37℃时,与对照组比较,只有溶菌酶A产生的内毒素量减少,而抗生素B和联合用药,内毒素释放量都升高;40℃时,溶菌酶A处理,内毒素下降较大,而抗生素B内毒素释放量增加,联合用药内毒素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溶菌酶A。
【详解】A、对照组的处理是培养细菌但不添加药物,结果说明细菌可自发地释放内毒素,A正确; B、由表格分析可知,在两种温度下,抗生素B在杀菌的同时均可引起较多的内毒素释放到细菌细胞外,B正确;
C、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与单独使用抗生素B相比较,溶菌酶A与其联合处理时可显著降低内毒素的释放量,C正确;
D、若因细菌感染引起高烧,单独使用抗生素B进行治疗对缓解内毒素血症的效果最差,D错误。 故选D。
内毒素浓度(μg/mL) 对照组 5.4 5.0 溶菌酶A 5.1 1.5 抗生素B 22.4 16.8 溶菌酶A+抗生素B 8.2 2.3 【点睛】本题是一个实验题,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到自变量是“温度”和“所加物质的种类”,因变量是内毒素浓度,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公元前400年的《黄帝内经》中记载过“消渴症”,即糖尿病。糖尿病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下列有关血糖调节和糖尿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属于反馈调节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C. 糖尿病的防治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适当运动并避免暴饮暴食 D. 食物丰沛而少节制,血糖长期处于高位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可胰高血糖素在生理作用上具有拮抗作用。
【详解】A、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进而维持血糖的平衡,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B错误; C、糖尿病的防治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适当运动并避免暴饮暴食,C正确;
D、D正确。 食物丰沛而少节制,血糖长期处于高位可能会导致人身体状况受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
分泌及糖尿病的形成,识记激素的作用和糖尿病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5.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 B. 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 C. 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 D. 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的1、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
B、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B错误;
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而空间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C正确;
D、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但不影响丰富度,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特别区分物种丰富度这个概念,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的概念。
6.微生物学家发现,当两种不同的噬菌体颗粒(均为DNA病毒)同时感染一个细菌细胞时,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会出现新的基因组成的噬菌体。该过程体现了( ) A. 噬菌体的DNA分子可以发生变异 C. 噬菌体颗粒中包含了RNA聚合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子代噬菌体中会出现新的基因组成”可知噬菌体的DNA分子可以发生变异,A正确;
B、该过程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错误; C、噬菌体颗粒中不包含RNA聚合酶,该酶由大肠杆菌提供,C错误;
D、细菌不能分解利用噬菌体,噬菌体可利用细菌中的有机物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DNA,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
B. 噬菌体的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D. 噬菌体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