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简述奥苏贝尔关于遗忘理论的同化说。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3.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的多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
44.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需要的
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 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你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利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45.小张老师是新任的数学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学生在台下的反应很活跃,让小张很 舞。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十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会话。可是由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一些由于听不始做小动作、扮鬼脸。台上台下一片混乱。
问题:请分析本案例中小张老师教学失误的原因。 七、论述题(10分)
46.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C[解析]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的。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和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3. C[解析]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
的原则。教育个体时,教育影响应该到达集体;教育集体时,教育影响应该到达个体。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既收到教育集体效果又收到教育个人的效果。
4. A [解析]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
5. c[解析]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特有属性,是人的较高层次的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因此,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属性。 6. C[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7. C[解析]赫尔巴特所说的教育与教学的统一就是要将知识与道德感情的教育相结合。因此,这个过程是 一个知、情、意、行结合的过程。 8. B[解析]略
9. C[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将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关键。 10.A[解析]古代教育并没有成为一个需要大批量培养人才的职业,并且大多数只为贵族服务。
11.A[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
12.C[解析]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
13.A[解析]性格表现于对现实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个性的核心部分。 14.B[解析]机能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15.A[解析]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
16.A[解析]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17.c[解析]该生测验得80 分,他的智商 ,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115。 18.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即具体运算阶段(——ll 岁)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19.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6 到11 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此年龄段正是小学阶段。
20.A[解析]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说明反应快,由“常常出错” 可知这些儿童反应的精确性差,所以这种认知方式是冲动型。
21.B[解析]道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道德的心理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22.CD[解析]按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教育评价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
成员的相对成绩。绝对性评价是评价标准参照不依赖于其他学生的表现,而是依赖于学生对所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
23.ACD[解析]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4.ABCD[解析]略 25.CD[解析]略 26.ABCD[解析]略
27.ABCD [解析]无论学习心理学,还是研究心理学,都需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其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8.ABCD [解析]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9.ABC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三个过程。即: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三、填空题
30.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1.个体身心发展 32.内脏感觉 内脏分析器 33.1905 比奈 34.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五、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