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活动腿、膝、踝关节,防治下肢无力、风湿麻木、酸痛,大小腿痉挛症。 33.原地小跳
动作:两臂向前平伸,手心相对,先右臂,后左臂,交替上下摆动,同时两腿交替抬高,一上一下原地跳动,脚平落地。左腿抬高时吸气,放下时呼气,32次。 作用:活动全身关节、肌肉和五脏六腑,促使全身气血畅通。 34.七敲
动作:一敲大陵穴:两手握空拳,拳心相对,两手腕关节横纹的正中两筋之间的大陵穴,对敲32次。二敲腕骨:两手握空拳,放松,右拳在上,拳心向上,左拳在下,拳心向下,腕骨对腕骨,用力敲打16次。换左拳在上,用同样方法,再敲16次。三敲合谷穴:双手握空拳,拳心向下,手臂向前平伸,用右拇指关节的高处,敲左手合谷穴(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边缘上,拇指尖到达之处,就是合谷穴)16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敲右手合谷穴16次。四敲后溪穴:肘屈两手握空拳,拳心向里,第五掌骨小头后方的掌横纹头为后溪穴,双手对敲32次。五叉虎口:两手拇、食指分开,掌心向下,对叉虎口(相当于合谷穴),叉32次。六交叉八邪穴:两手十指张开,手心向里,十相对、叉五歧骨间的八邪穴,32次。七打内劳宫;右拳掌骨高处敲左手掌主的内劳宫穴。屈指握拳时,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即内劳宫。敲16次。
作用:防治腕掌、手指肿麻无力,增强肺腑功能,灵活手指,防法手指麻木病痛。 35.八打
动作:右腿向前跨一步,左腿微屈,上身向前弯一打三阴交:左掌心拍打右脚内踝骨直上四个横指处的三阴交穴,右掌心在右脚外侧对应处同时拍打24次。二打足三里:右掌心拍打右腿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足三里穴,左掌心在右腿内侧对应处同时拍打24次,三打阳陵泉:右掌心拍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的阳陵泉穴,左掌心同时拍打侧对应处24次。四打风市、血海穴。直立时,两手垂直中指尖触到处是风市穴;髋骨内上缘二寸是血海穴。以右掌心拍的风市穴,左掌心同时拍打血海穴24次。五打箕门;以左掌心拍打血海穴上六寸处的箕门穴,右掌心同时拍打右侧对应处24次,然后两掌心从三阴交沿着腿的两侧向上连续拍打到箕门,瑞从箕站向下连续拍打到三阴交。右腿还原。换右腿向前跨一步,用同样方法拍打右腿各穴。拍打完毕,还原直立。六打居穴:(髋关节处)右掌心拍打右腿居穴,左掌心同时拍打左腿居穴24次。七打承扶:臀下蹲,右掌手指拍打右臀下横纹之中央处的
6
承扶穴(采用俯卧的姿势,承扶穴位于大腿后面,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此点即为此穴),同时左掌手旨拍打左臀承扶穴24次。八打环跳:(在股骨大转子的后方,并足直立时出现的凹陷处)右掌心拍打右腿环跳穴,左掌心拍打左腿环跳穴24次。两掌心从两腿的居,经承扶同时连续拍打左腿环跳穴24次。两掌心从两腿的居经承扶同时连续拍打到环跳,瑞从环跳连续拍打到居。
作用:对下肢穴位进行拍打,产生刺激作用,疏通经各,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防治下肢关节酸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偏瘫和功能性腰腿痛。 36.蹲堆
动作:两臂前伸与肩平,手心向下,两腿慢慢弯屈下蹲,上身挺直,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反复8次。最好深蹲,蹲到底,但不要勉强。
作用:活动腿、膝关节经络,增强腿力,防治腿、膝酸软无力、病痛,辅助治疗髋,膝关节炎。 37.打膝盖
动作:膝关节策屈,右手掌拍打右膝盖一下,吸气;再左手掌拍打左膝盖一下,呼气。交替进行,共打32次。
作用:解除36节蹲堆对腿、膝的疲劳,防治膝关节病,对腿软、月初能有疗效。 38.抱后脑颠足跟
动作:双手叉在一起,抱着后脑颠足跟,脚跟颠起,吸气;脚跟落地,呼气;要收腹提肛。一起一落为1次,颠8次。
作用:防治足跟骨剌足跟病和痔疮。沟通任督二脉,使脊髋大服充满活力。谷话说:\背后七颠百病消\就是这个动作。 39.托腹
动作:身体放松,两手叉在一起,手心向上,身下沉,两手托住小腹不动,两腿膝盖上下颠动200次。膝盖下颠时呼气,上颠时吸气。
作用:对五脏六腑起调理作用,防治习惯性便秘、肠胃病;肥胖症,能减轻。 40.左右踢腿
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右腿后屈,足跟踢臀部,吸气;腿落地呼气。换左热爱,用同样方法,交替进行。左右共16次。 作用:活动下肢关节,防治腿膝酸痛无力有疗效。 41.后踢腿
7
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右腿后屈,足跟踢臀部,吸气;腿落地呼气。换左腿,用同样方法,交替进行。左右共16次。 作用:活动下肢关节,防治腿膝酸痛无力。 42.转脖颈(或搓脖颈)
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两眼微闭,头由右、下、左、上方向慢慢转6次,向下转,尽量低头,呼气;向上转,尽量仰,吸气。方向相反,用同样方法再慢转6次。
作用:防治颈椎病,晕车、晕船和神经官能症。
注意:高血压者不做\转脖颈\改做\搓脖颈\。方法:两手手掌紧按后脖颈,用力向左右来回搓32次。向左搓呼气,向右搓吸气。搓毕,右手掌紧紧抓住后脖颈的中央捏5下。
作用:防治颈椎病,晕车、晕船和神经官能症。
注意:高血压者不做\转脖颈\,改做\搓脖颈\。方法:两手手掌紧按后脖颈,用力向左右来回搓32次。向左搓呼气,向右搓吸气。搓毕,右手掌紧紧抓住后脖颈的中央捏5下。
作用:使颈项灵活,精神烯发,防治颈住增生、落枕和扭伤。 43.揉搓压膝
动作:右腿向前跨一步,伸直,左腿微屈,双手摞在一起,右掌在下,放在右膝上,从右、下、左、上方向揉16圈。揉毕,不要站立,双手上下搓膝16次。向下搓呼气,向上搓吸气。搓毕,双手用力在膝盖上向后慢压16次。向下压呼气,掌心略起时吸气。压毕,右腿收回还原。换左腿,用同样方法做揉膝、搓膝和压膝。 作用:活动膝关节,防治膝关节病。 44.洗眼
动作:两手半握拳,眼微闭,两拇指弯曲,拇指背分别轻轻地压在左右眼球上,将上眼皮向内眼角晃动,呼气,晃回吸气。晃32次。
作用:使眼周围组织气血畅通,维护肌肉弹性,防治眼睑下垂,对近视、远视、白内障、老花眼有一定疗效。 45.摩眼皮
动作:两手中指腹,轻轻地从左右两个内眼角顺着上眼皮往外眼角划圈,吸气;再往回沿下眼皮划到内眼角,呼气。共16圈。
8
作用:按摩白眼球 46.摩鱼腰
动作:两眼微闭,两手的中指和食指由两眉之间的印堂穴,分别沿眉毛用力横摩到太阳穴,吸气。手指离开太阳穴,呼气。反复做16次。
作用:鱼腰穴在眉中心凹陷处。按摩鱼腰,防治角膜炎。此节同时按摩印堂穴、攒竹穴(眉头内侧凹陷处)、丝竹空穴(眉梢外侧端凹陷处)和太阳穴按摩印堂穴,治眼病和头病。按摩攒竹穴,使眼明亮,治流泪、头痛。按摩丝竹空穴,眼病和偏头痛。
47.晃承泣四白
取穴方法:承泣穴:眼平视,瞳孔直下,在下眼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眼眶下正中一横指。动作:两眼微闭,两手中指指腹压住承泣、四白,同时分别向里晃动,呼气;晃回吸气。共16次。
作用:防治近视、远视、老花眼。 48.揉睛明
动作:左手叉腰,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轻轻地捏揉两眼内眼角的凸部分,这是泪管头,手不离开,连捏带揉16圈。向下揉呼气,向上揉吸气。16次。
作用:防治见风流泪、近视、远视、老花眼,改善眼球周围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及眼肌功能,消除视力疲劳。 49.洗鼻
动作:两手中指指腹紧按鼻翼两侧,同时从两边鼻尖处挤一下,用力沿鼻梁向上搓到内眼角,吸气;再轻轻搓回鼻翼两侧,呼气。上下为1次,做16次。 作用:促使鼻粘膜血液循环加快,增强耐寒力,防治感冒、鼻炎、鼻窦炎、鼻出血,并使嗅觉灵敏。 50.按迎香
动作:双手食指按揉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揉16圈。向上揉,吸气;向下揉,呼气。
作用:防治鼻塞、感冒、鼻炎、鼻窦炎,维护嗅觉功能。 51.指耳
动作:双手握拳,食指伸直,分别捅进左右耳孔向前转3圈,再向后转3圈,往里一捅拔出来。每圈向上时吸气,向下时呼气。做8次。
9
作用:防治耳鸣、耳聋、听力减弱,增强听觉功能。 52.震耳
动作:两手掌心用力按压左右耳孔,其余四指按压后脑枕骨不动,吸气;把掌主骤然离开,可以听到耳膜的震动声浪,呼气。反复10次。 作用:同51节指耳。 53.干洗脸
动作:两手掌心搓洗面部。
作用:可以双向调节血压,消除疲劳,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面部皱纹。 54.食指梳头
动作:用食指向后梳头。
作用:有利于防治脑静脉硬化,能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55.揉风池
动作:两手分别揉脑后凹陷处---风池穴;反方向。 作用:防止中风、感冒、落枕、失眠、健忘。 56.揉太阳
动作:两手分别揉太阳穴;反方向。
作用:疏通脑部经络,防治头晕、眼花,起健脑作用。 57.鸣天鼓
动作:两手分别按住双耳,用手指敲打后脑。 作用:恢复脑疲劳,有健脑、防治耳病作用。 58.搓耳动作: 动作:两手搓擦双耳。
作用:防止耳动脉、脑动脉硬化,防治耳鸣,保护听力。 59.搓降压沟
动作:双手拇指沿脑后降压沟搓。 作用:促使血压降低。 60.揉耳垂
动作:两手拇指、食指分别捏住耳垂进行揉搓。 作用:疏通全身气血,防治动脉硬化。 61.叩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