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子方程式为2Cu2++3CO32-+2H2O=Cu2(OH)2CO3↓+2HCO3-(或2Cu2++2CO32-+H2O=Cu2(OH)2CO3↓+CO2↑),故答案为:

2Cu2++3CO32-+2H2O=Cu2(OH)2CO3↓+2HCO3-(或2Cu2++2CO32-+H2O=Cu2(OH)2CO3↓+CO2↑); (6)m[(NH4)2SO4·FeSO4]= 2.84g,n[(NH4)2SO4·FeSO4]=

2.86g=0.01mol,m(H2O)=

286g/mol3.92g-2.84g=1.08g,n(H2O)=故答案为:6。 【点睛】

1.08g0.06mol=0.06mol,则该摩尔盐结晶水个数x==6,

18g/mol0.01mol在进行结晶水数目的计算时,也可先求出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然后求结晶水的个数。即n[(NH4)2SO4·FeSO4]=

2.86g3.92g=0.01mol,n[(NH4)2SO4·FeSO4·xH2O]==392g/mol,

286g/mol0.01mol132+152+18n=392,n=6。

9.+247.6KJ/mol 23% 0.005mol/(L·s) > BC 正向 小 【解析】 【分析】

已知:①CH4(g)十H2O(g)=CO(g)+3H2(g) △H1=+206.4kJ/mol ②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

(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③CH4(g)+CO2(g)=2CO(g)+2H2(g) △H。

(2)利用三段式,建立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与平衡量的关系,可得出30s时CH4的转化率,20~40s的v(H2)。

(3)利用三段式,可求出T1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与T2时进行比较,得出T2与T1的关系。 (4)A.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 B.容器的体积不变,气体的分子数随反应进行而发生变化; C.平衡时,CO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2v(CO)逆=v(CH4)正,方向相反,但数值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5)利用浓度商与平衡常数进行比较,可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利用等效平衡原理,可确定CO2的总转化率与原平衡时的关系。 【详解】

答案第5页,总10页

已知:①CH4(g)十H2O(g)=CO(g)+3H2(g) △H1=+206.4kJ/mol ②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

(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③CH4(g)+CO2(g)=2CO(g)+2H2(g) △H=+247.6kJ/mol,故答案为:+247.6kJ/mol; (2)利用表中数据,建立如下三段式:

垐?CH4(g)?CO2(g)噲?起始(mol) 转化(mol) 30s末(mol) 20.461.5410.460.542CO(g)?2H2(g)00.920.9200.920.92

30s时,CH4的转化率为

0.46mol1mol?0.8mol= ?100%=23%,20~40s的v(H2)=

2mol2L?20s0.005mol/(L?s),故答案为:23%;0.005mol/(L?s);

0.52?0.521(3)利用平衡时的数据,可求出T1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5,则由T1到T2,

0.75?0.253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得出T2>T1,故答案为:>;

(4)A.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则密度不变时,不一定达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

B.气体的分子数随反应进行而发生改变,则压强随反应进行而改变,压强不变时达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平衡时,CO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2v(CO)逆=v(CH4)正,速率方向相反,但数值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未达平衡,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0.52?0.5211(5)平衡时加入2molCH4和1molCO2,浓度商为Q==?,所以平衡正向移

1.75?0.75213动;加入2molCH4和1molCO2,相当于原平衡体系加压,平衡逆向移动,CO2的总转化率比原平衡小,故答案为:正向;小。 【点睛】

计算平衡常数时,我们需使用平衡浓度的数据,解题时,因为我们求30s时的CH4转化率,所以易受此组数据的干扰,而使用此时的数据计算平衡常数,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答案第6页,总10页

10.sp2 等电子体 2NA 10 Mg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2,3s 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 失去一个电子比较困难 2 8 1s22s22p63s23p63d104s1

12063 2ρNA【解析】 【分析】

X、Y、Z、W、Q、R 是周期表中前 36 号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 X、Y、Z、 W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X 为非金属元素,且 X 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 2 倍,则X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X为碳;Z 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则Z为氧,Y为氮;W 原子的 s 电子与 p 电子数相等,则W的核外电子排布3式为1s22s22p63s2,W为镁;Q 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Q为钾;R 的原子序数为 29,则R为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CO3,结构式为子C采取sp2杂化,故答案为:sp2;

(2)化合物CO与N2分子具有相同的原子个数及价层电子数,属于等电子体;CO的结构与N2相似,为C?O,其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2NA,故答案为:等电子体;2NA; (3)Mg2+核外有10个电子,则有10种运动状态的电子;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其同周期3s 轨道处于全满状态,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其原因是Mg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2,比较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比较困难;故答案为:10;Mg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2,3s 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比较困难;

(4)根据晶胞结构知,钾原子在顶点和体心,则在单位晶胞中钾原子的个数为8×

,则中心原

1+1=2;8离体心钾原子最近的钾原子处于晶胞的8个顶点,则晶体的配位数是8;故答案为:2;8 (5)铜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晶胞中含有N原子数为:8×

14+64?320611==1,含有的Cu原子数为:12×=3,则晶胞的质量为,设晶胞的棱长NANA84为d,则d3=

2061206RY,则原子和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3;故答案为:NA?2ρNA答案第7页,总10页

1s22s22p63s23p63d104s1;12063。 2ρNA11.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冷却并收集SO3 木条复燃 2Mn2++5S2O+8H2O

2MnO+10SO+16H+ S2O MnO 用玻璃棒引流,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使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合理即可) 0.06 偏高 【解析】 【分析】

(1)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根据SO3、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X为MnO4-,向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以产生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SO42-,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氧化剂、氧化产物; (3)根据沉淀洗涤的方法进行回答;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到关系式:5H2C2O4---2MnO4,带入数值进行计算;Na2S2O8也具有氧化性,氧化H2C2O4。 【详解】

(1)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SO3的熔、沸点均在0℃以上,因此冰水浴有利于将SO3冷却为固体,便于收集SO3,由Na2S2O8的分解原理可知,生成物中有氧气,所以在导管出气口的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故答案为: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冷却并收集SO3;木条复燃;

(2)X为MnO4-,向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以产生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SO4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5S2O+8H2O

2MnO+10SO+16H+,根据该反应中元

-

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氧化剂是S2O82-,氧化产物是MnO4-,故答案为:2Mn2++5S2O+8H2O

2MnO+10SO+16H+;S2O82-;MnO4-;

(3)沉淀洗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并且所加蒸馏水需要没过沉淀,需要洗涤2~3次,故答案为:用玻璃棒引流,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使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合理即可);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到关系式:

5H2C2O450.03L?0.1molgL-1:2MnO4-20.02L?c?MnO4-?答案第8页,总10页

2?0.03L?0.1molgL-1则c?MnO4?==0.06molgL-1,Na2S2O8具有氧化性,消耗的H2C2O4

5?0.02L-溶液增多,导致测得的结果偏高,故答案为:0.06;偏高。 12.C5H12

CH3CHO ②⑤ C6H12O6

2C2H5OH + 2CO2↑

4 HCOOC(CH3)3

【解析】 【分析】

A属于碳氢化合物,其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83.3%,因此A中

n(C)83.3%/125==,则n(H)16.7%/112A为C5H12;H常温下呈气态,是室内装潢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H为HCHO,根据流程图,B为卤代烃,C为醇,D为醛,E为酸;F为乙醇,G为乙醛,G和H以1:3反应生成I,根据信息,I为

,J为

,E和J以4:1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K,E为一元羧酸,E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2组吸收峰,E为,则D为

,C为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的分子式为C5H12,故答案为:C5H12; (2)根据上述分析,D的结构简式为

;G为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故

答案为:;CH3CHO;

(3)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①是葡萄糖的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是醛和醛的加成反应;反应④是醛的氢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⑤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⑤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②⑤;

(4)反应①是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答案第9页,总10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子方程式为2Cu2++3CO32-+2H2O=Cu2(OH)2CO3↓+2HCO3-(或2Cu2++2CO32-+H2O=Cu2(OH)2CO3↓+CO2↑),故答案为:2Cu2++3CO32-+2H2O=Cu2(OH)2CO3↓+2HCO3-(或2Cu2++2CO32-+H2O=Cu2(OH)2CO3↓+CO2↑);(6)m[(NH4)2SO4·FeSO4]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w8o47c2te6ksx797jw59jajr88ky400wz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