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知识整合+单元测试题1套)
知识网络 (网络任我游,要点全掌握!)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苏联解体 匈牙利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东欧剧变 级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冷战局面结束;世界格局由两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单元测评 (嗯,是有难度,仔细想一想……原来如此!)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85年上台的苏联新的领导人是
A.普京 B.叶利钦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党内斗争日益尖锐 B.苏联经济大滑坡 C.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3、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被迫下台,他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4、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方面 B.政治方面 C.重工业 D.轻工业 5、20世纪后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 A.个人崇拜严重 B.经济发展停滞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6、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新联盟条约草案,提出把国名改为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B.苏维埃俄国
C.人民委员会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 / 7
7、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 A.新联盟条约草案的制定 B.“八一九事件”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D.苏联解体 8、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
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 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 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9、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列机构存在的是
A.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C.独立国家联合体 D.人民委员会
10、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A.人民生活水平低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工业比例失调 D.农业生产率低下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亚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变成了十几个国家。下列国家中,哪一个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A.波兰 B.南斯拉夫 C.捷克斯洛伐克 D.联邦德国 12、匈牙利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依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 C.推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 D.效仿苏联的建设模式
13、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B.忽视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 C.忽视了本国国情 D.苏联模式的弊端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东欧各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二战的战胜国 B.都属于工业不发达国家
C.都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D.都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5、下列事件中,与捷克斯洛伐克无关的一项是
A.慕尼黑阴谋 B.斯大林模式 C.组建社会主义工人党 D. “布拉格之春”
16、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民族构成的变化 D.文化观念的变化 17、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C.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8、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
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 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 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19、下列四幅插图,与东欧剧变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B. C. D.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 / 7
20、从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开始,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最近一次低潮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①共产主义理论不科学,难免要面对失败②资本主义势力过于强大,社会主义制度迟早要失败③社会主义力量还很弱小,在反动势力的围剿中,出现暂时的低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④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只能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得更科学、更强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0年2月13日,英、法、美、苏四大国的外长和西德外长在渥太华共同制定了关于德国统一的“2+4”方案,即由两个德国解决内部统一问题。从此德国统一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从1990年5月5日开始,两德以及四大国的代表进行四轮“2+4”谈判,最终于9月12日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材料二:1990年10月1日,根据莫斯科条约的规定,四大国外长在纽约发表联合宣言,宣布从10月3日两德统一之日起,四大国终止对德国的权利和义务。德国在分裂40多年后最终实现了统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请回答:
(1)德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以此统一的经历,分析那次完成德国统一大业的人物是谁?他是如何完成德国统一的?(6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这次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是采取什么方式再次完成统一的?(8分)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德国先后两次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认识。(6分) 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1992年3月21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没形成,世界上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新旧矛盾交织,天下并不安宁。……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会多起来的,原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的严重的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但人们经受磨练,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 / 7
(1)材料一,去年即1991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2)旧的格局指的是什么?当今世界面临的主题是什么?(4分)
(3)从这些国家身上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8分)
(4)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6分)
中考一瞥(噢,中考题原来是这样的?!)
中考热点及热点内容分析:赫鲁晓夫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旗,他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必要的,但由于采取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不能全面的认识斯大林、全面客观地分析3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而是简单片面的否定一切,在国内外引起了思想混乱和政治风波,注定了改革的失败。对中、苏两个国家的改革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知道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侧重于考查中外历史的联系,以及以史为鉴,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会成为本单元考试的热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例1】(2006·湖北)东欧巨变的本质含义是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及对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能力。“东欧剧变”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东欧各国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接连丧失政权,改换国名,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而,其本质含义应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A、B、D三项均为现象,而非实质。答案:C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例2】(2005·山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点拨:本题考查全面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对此类型选择题可以运用“选基法”即“绝对肯定法”或者“绝对否定法”。①项表达是错误的,世界上还有中国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级社会主义力量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答案:B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例3】(2006·河北)苏联解体表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把握历史本质的能力。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严重影响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危机导致政
4 / 7
治危机。答案:B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例4】(2005·内蒙古)东欧各国为推动经济发展,先后进行改革,其中最突出的国家是 A.保加利亚 B.罗马尼亚 C.匈牙利 D.波兰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能力。在东欧各国的改革中,匈牙利最为突出,一度被称为“东欧奇迹”。答案:C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例5】(2005·湖北郧县)1948—1970年美国与西德、法国、英国、日本占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 代 1948年 1970年 美 国(%) 54.6 37.8 法国、西德、英国、日本之和(%) 19.6 31.5 请回答:
(1)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信息,结合教材中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1948年美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2)从1948年到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3)上述表格所反映的这种现象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点拨:本题用图表的方法介绍了两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学生要先从表格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再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顺利解决前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回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答案:(1)美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西欧和日本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已和美国基本相当,逐渐形成了美国、日本、欧共体“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3)美国、欧共体、日本经济实力的接近,使三方贸易摩擦不断,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国际事务中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例6】(2007·芜湖市)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摘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3分)
(3)东欧剧变的性质怎样?(2分)
5 / 7
九上历史试题第5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知识整合+单元测试题1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