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地理七年级《陆地和海洋》单元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陆地和海洋》单元分析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运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配合数据,说出并记住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初步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初次使用地图工具开始认识地球,通过实际应用落实地图三要素的概念,从识图到读图,从读图到指图,从指图到填图,从填图到画图,经过训练形成一套正确的使用地图的方法,为今后的地理学习铺平道路,终生受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水球”、“地球”的争论和海陆轮廓形成的猜想,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在对大洲、大洋、半岛、岛屿、海、海峡的判读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内容介绍及教学建议

教材在学习了地图这一重要的地理学习的工具之后,从空间的认识层次来看,在认识地球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了。不仅从认识地球的表面形态来看,而且从地理环境的形成来看,认识海陆的分布都是及其重要的。因此,从知识目标来看,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从能力目标来看,趁热打铁,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地图学习地理新知,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世界的空间格局,形成心里世

界地图,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教材内容来看,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另一个是人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和四大洋。

首先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洋和陆地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可以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和陆地的特点一般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海陆所占的比例;第二,全球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第三,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第四,无论怎样划分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余陆地。

其次在地图上识别和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包括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顺序、分布特点、界线等地理常识。

对于刚升入初中不久的学生来说,本节教材并不陌生,其基本知识已经有所接触,不过比较浅显、粗略而已。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早就知道地球上分为七大洲、四大洋,没有必要重新 学习,表现了厌学情绪。所以,教学设计就应该突出一个“趣”字,来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教学应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地图,增强直观性,尽量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找到答案,然后再设计出一些比较有趣的反馈练习,让学生当堂将所授知识,巩固和掌握。考虑到不同学生记忆的个性的差异,尽可能多的采用多样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借助自己的优势进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经纬网、地球仪和地图这些刚刚掌握的工具,以科学的地理方法,完成读图——找图——拼图三个动作,引导学生从地图上接触世界——在地图上发现世界——在地图上记住世界,逐步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模糊到清晰,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形成一张世界心里地图——世界在每一个学生心中。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重难点内容介绍及教学建议

1、海陆变迁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地球上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 海陆变迁证据?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迹 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2、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首先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展开探究。 (1) 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魏格纳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大陆为什么漂移?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证据:

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要通过板块分布示意图来掌握。

(1)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2)所有板块处于在不停运动中,使板块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相互碰撞或扩张,相对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地表出现海陆变迁。

(3)板块交界地带是相对薄弱地带,地球内部能量最容易从这里释放,因此,多火山、地震发生。所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 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分布相比,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

(1)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初中地理七年级《陆地和海洋》单元分析

《陆地和海洋》单元分析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运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配合数据,说出并记住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初步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过程与方法:初次使用地图工具开始认识地球,通过实际应用落实地图三要素的概念,从识图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w4ll0qfdm7f2vc1v0ey6gjog0oh7b0069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