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

1.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以下思想主张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 )

A.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2. 法家认为“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犯上制者,

罪死不赦。”以下选项与材料含义相符的是( ) A. 法律是君主统治工具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应当用道德教化民众 D. 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3. 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商鞅方升”左壁篆刻铭文:“十八年(注:前344年)……大

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加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注: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该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①秦国量器单位与标准 ②秦国手工业的制造技术 ③秦代隶书的书写特点 ④商鞅变法的继续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史记?吕太后本纪》称刘邦皇后吕雉临朝称制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

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统治者( )

A. 厉行盐铁专卖,重视农业生产 C. 奉行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 B. 颁布推恩令,国家统一稳定 D. 推行均田制,农民获得土地

5. 如图为某同学阅读《宋史纪事本末》后用漫画的形式呈现的王安石变法某项措施。

该项措施带来的影响是( )

第1页,共23页

A. 打击隐田逃税 B. 增加赋税负担 C. 稳定社会秩序 D. 选拔变法人才

6. 儒家学者周汝登(1547─1629)在阐释伏羲画卦时说,“是故一身之中头目、鼻舌、

手足、肩背,以至喜怒哀乐……固吾心中事、心中物也。天地之间,日月山川,草木虫鱼,以至寒暑昼夜……此亦吾心中事、心中物也。”可见,周汝登的思想承自( ) A. 程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7. 李白杜甫虽写下不少优秀诗歌,但在唐代却未形成广泛影响,直到宋朝才出现广泛

的受众群体。而宋朝人苏轼,其诗文每出一篇,人争传刻,他的碑、铭、墓志等文章一经写出,也立刻被汴京书商开板刻印流布。以上现象说明( )

A. 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 C. 苏轼的文学成就超过了李杜 B. 宋代诗歌成就高于唐朝 D. 印刷术推动了文化传播

8. 有人以进化论解释中国文学演进“以韵文而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

命也……诗之变为词,五大革命也。词之变为曲,为剧本,六大革命也。”其中“诗之变为词”适应了( ) A. 科举考试的需要 B. 统治者了解民情的需要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宗教在民间传播的现实

9. 我国风俗画题材取自生活,反映时代变迁。我们能从《清明上河图》考察到的信息

是( )

A. 宫廷画家的高雅意趣 C. 南宋民众的衣食住行 B.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10. 道光年间,林则徐在广州“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报”。以下

属于其翻译的西书是( )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瀛寰志略》 D. 《天演论》 11. 有学者说:“对于实际推行并公开领导这一革新运动的光绪帝,说他是一个维新皇

帝理所当然。”能够说明该观点的是,“这一革新运动”( )

A. 确立议会制度 B. 废除科举考试 C. 推行君主立宪 D. 推动思想启蒙

12. 下列近代中国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③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

④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A. ④①③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②③④ 13. 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书的内容摘抄,根据内容判断,此书是( )

第2页,共23页

A. 《孔子改制考》 C. 《变法通议》 B. 《新学伪经考》 D. 《新青年》

14. 新文化运动时期很多人将新文化运动比喻为西方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

动的共同处体现在( )

A. 追求建立民主制度 C. 倡导复兴古代文化 B. 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D. 以文学承载新的思想

15. 面对有人高谈“保存国粹”,胡适说“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

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由此可见,胡适认为应( )

A. 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 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 C. 大力弘扬传统的道德礼仪 D. 强调东西方文化间的调和

16. 孙中山先生认为,三民主义就是民有、民治、民享,即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

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下列符合“民享”观点的是( )

A.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B.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C.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 D. 共和国之坚固与否,全视乎吾民,而不在乎政府官吏

17.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如图中?应填上的内容是(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8.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副主编时谈到:“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

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认识( )

A. 体现了对经济生活中市场作用的认可 B. 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 C. 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说明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19. 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诸多重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与“东方红”一号通信卫星在

相同年代取得的是( )

第3页,共23页

A. 巨型计算机诞生 C.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D. 原子弹爆炸成功

20. 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个人的正义在于灵魂内的理智、激情、欲望的各安其分,国

家的正义在于每个人在国内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即生产者、护卫者、统治者这三种人在国家内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和僭越。这位哲学家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21. 梭伦用诗歌述说当时的雅典“从前她遭受奴役,如今获得自由之身。许多被出卖的

人们,我使他们返回雅典……更有些人就在此地遭受可耻的奴役,面对主人的随心所欲瑟瑟作抖,我都让他们解放。”关于这段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雅典曾经沦为其他城邦的殖民地 B. 雅典法律不承认和保护借贷关系

C. 梭伦废除奴隶制度,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D. 梭伦解放债务奴隶,保障雅典稳定的公民集体

20022. 16世纪,德国保持着从中古以来所形成的政治局面,有7大选侯,十几个诸侯,

个小诸侯,上千个骑士团和100多个自由城市统治者,它没有统一的军队、法庭和货币,甚至没有明确的疆界。这一局面给德意志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 德意志不得不开拓海外殖民地 B. 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教皇加重对德意志的经济盘剥 D. 促使人们重新定位教皇权威 23.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

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因此他提出( )

A. 推翻君主制度 B. 实行三权分立 C. 主权属于人民 D. 人要自律

24. 18世纪,一些西欧的哲学家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基督教以及其他传统权威,

他们希望用纯粹的理性来审视人类。以下对这场思想运动评述正确的是( ) A. 它否定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认识 B. 它摧毁了欧洲的教会制度

C. 它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它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25.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在19世纪50年代得知沙皇要进行改革时在杂志上表达了对沙皇

的好感,但当他看到“1861年2月19日法令”后,气得当即宣布“人民上当了”。“人民上当了”表现在( )

A.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C. 农民获得自己的份地 B. 农奴支付高额赎金购买土地 D. 地方法庭拥有审判农民权力

26.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

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牛顿思想在法国产生影响力最大 C. 此后数学表达式应用于各个领域 B. 牛顿的理性思想影响了启蒙运动 D. 牛顿为法国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27. 1769年,瓦特设计了带有分离式冷凝器的蒸汽机,并为分离式冷凝器申请了专利

保护,此后,瓦特和他的合作者依靠专利这一法律武器,不断打压竞争对手以实现盈利。18世纪,申请专利在英国成为普遍现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专利保护体现了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激励 ②英国专利的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专利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英国的技术优势 ④专利保护制度导致市场出现了恶性竞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8. “在引力更强的地方,时间流逝越慢”--导航卫星在20000千米高空时,时间流逝

速度比地面每天快40微秒,卫星需要用自带的走得更慢的时钟测量时间--这一技术所依托的物理学理论是( )

第4页,共23页

A. 电磁理论 B. 惯性定律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29. 巴尔扎克在小说《邦斯舅舅》中,描写了玛维尔夫妇,为抢夺财产不惜利用律师,

设计谋害舅舅,然后坐地分赃升官发财的故事。该小说( )

A. 揭示战争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B. 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黑暗和野蛮 C. 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D. 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迷茫和痛苦

30. 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光与色的关系,一些画家为表达视觉的真实感受,主张到室外作

画,力求用新的科学认识方法把视觉所感受到的自然丰富的色彩变化给予完美表达。下列作品体现了这一视觉艺术革命的是( )

A. 《日出?印象》

B. 《自由引导人民》

C. 《拾穗者》

D. 《苏格拉底之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商鞅变法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发展,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成为商鞅变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他首次将农业称作“本”,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圣人”的“治国之要”……相比之下,董仲舒认为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他对允许土地使用权流动大为不满,阐发了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并流露出对集权的偏好(这与先秦儒家观点中对政府角色的认识大不相同)。在他看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必要而且合理,“君权神授”论的提出,使儒家登上了“独尊”的宝座,法家作为政策工具,被纳入儒家学说的一统体系。

--摘编自钟祥财《封建社会农业政策对王朝更替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商鞅和董仲舒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归纳董仲舒治国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如何使农业人口与土地重新结合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北魏面对中原地区的较高级经济、文化和政治与财政制度,他们不得不加速自身的汉化进程,以求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在此思想基础上的均田制做到了有授有还,还田之后再授,使封建国家寻找到了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国家户籍,又能不间断地授田与编户齐民的途径,不仅使小农有了可以作为世业土地的桑田,也使国家土地制度有了赖以延续的基础。

--摘编自李炜光《北魏均田制与新租调的制度更新和思想价值》

第5页,共23页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副标题题号得分一二总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1.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以下思想主张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无为而治,小国寡民B.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w12h6cama2i4cx3q5al1oirv327wf00pi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